收藏
课程目录
1.1 课程介绍
1.2 新型传感技术的典型案例
1.3 新型传感技术的特点与发展
1.4 广义传感与传感器思维
1.5 教学模式
1.6 教学团队与课程体系建设
2.1 传感器静态特性描述与标定
2.2 主要静态性能指标
2.3 传感器测量误差与综合误差的计算问题
2.4 传感器动态特性方程与性能指标
2.5 传感器的动态标定
2.6 传感器指标的启示
3.1.1 角度基准装置(一)
3.1.2 角度基准装置(二)
3.1.3 角度基准装置(三)
3.2 螺旋线基准装置
3.3.1 振动计量与传感器(一)
3.3.2 振动计量与传感器(二)
3.4 三轴向振动计量振动台
3.5 声学计量和声学传感器测试
3.6.1 流量标定与测试装置(一)
3.6.2 流量标定与测试装置(二)
3.6.3 流量标定与测试装置(三)
3.6.4 流量标定与测试装置(四)
4.1 传感器中的弹性敏感元件(一)
4.2 传感器中的弹性敏感元件(二)
4.3 传感器中的弹性敏感元件(三)
5.1 新型传感技术概述
5.2 弹性体的应力与应变
5.3 弹性体的能量方程
6.1 弹性圆柱体(杆)的建模
6.2 梁的建模
6.3 膜片的建模
6.4 圆柱壳的建模
6.5 半球壳的建模
7.1 谐振现象、谐振状态及其评估
7.2 谐振式传感器闭环自激系统实现、检测原理与特点
7.3 谐振弦式、谐振膜式压力传感器
7.4 谐振筒式压力传感器
7.5 石英谐振梁式压力传感器
7.6 硅谐振式压力微传感器
7.7 半球谐振式角速度传感器
7.8 科氏质量流量传感器
7.9.1 石墨烯谐振式惯性传感器概述
7.9.2 石墨烯惯性测量
7.9.3 石墨烯谐振式双轴加速度传感器
7.10.1 石墨烯谐振式压力传感器
7.10.2 石墨烯谐振式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7.10.3 谐振式微机械压力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7.10.4 石墨烯谐振式压力传感器的测试
7.11.1 石墨烯谐振器
7.11.2 石墨烯谐振式微质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7.11.3 石墨烯谐振器的质量敏感特性
7.11.4 石墨烯谐振器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测量实验
7.12 MEMS陀螺设计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7.13.1 微型电场传感器
7.13.2 MEMS电场传感器敏感元件
7.13.3 大气电场探测及雷电预警应用
8.1 声表面波基本知识
8.2 声表面波谐振器
8.3 典型声表面波谐振式传感器
9.1 脑机接口与生物传感器
9.2.1 自适应稳态视觉诱发电位脑-机接口技术
9.2.2 综合频率响应特征和权重系数的脑-机接口范式
9.2.3 时间掩膜窗口典型相关分析SSVEP信号识别算法
9.2.4 可穿戴低功耗SSVEP脑-机接口技术
9.3.1 脑机接口及其脑卒中康复应用
9.3.2 心理旋转编码的混合运动想象任务模式
9.3.3 时频域加权孪生网络小样本脑电特征学习方法
9.3.4 会话动态更新的迁移学习脑电分类方法及可视化
9.4 耳-脑机接口关键技术
9.5.1 脑血氧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9.5.2 双短通道去噪的前额柔性脑血氧传感器
9.5.3 传感器在大脑警觉度方面的应用
10.1.1 超声成像——人体软组织声速测量
10.1.2 基于线阵探头回波信号的平均声速估计
10.1.3 基于环阵探头透过波的声速图像重建
10.1.4 基于线阵探头回波信号的声速图像重建
10.1.5 超声CT回波图像重建
10.2.1 计算光学成像——通焦扫描显微测量方法介绍
10.2.2 使用傅里叶变换校正TSOM图像
10.2.3 机器学习在TSOM方法中的应用
10.2.4 TSOM方法的多参数测量
10.3.1 高灵敏激光光热干涉光纤气体传感方法
10.3.2 空芯光纤模式相位差光热干涉光谱法
10.3.3 微纳光纤模式相位差光热干涉光谱法
10.3.4 空芯光纤模式相位差光热干涉光谱法的性能优化策略
10.4.1 石墨烯基光纤F-P声压传感器
10.4.2 低压膜阻尼结构腔的理论及仿真分析
10.4.3 传感器的设计与制作
10.4.4 传感器频响与灵敏度测试
10.5.1 变电设备中的传感器(一)
10.5.2 变电设备中的传感器(二)
10.5.3 变电设备中的传感器(三)
10.5.4 变电设备中的传感器(四)
10.5.5 变电设备中的传感器(五)
10.6.1 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10.6.2 压力传感器的标定过程
10.6.3 指针式压力表
10.7.1 汽车用传感器(一)
10.7.2 汽车用传感器(二)
10.7.3 汽车用传感器(三)
11.1 量子传感器与应用概述
11.2 原子钟
11.3 原子磁强计
11.4 原子重力仪
11.5 原子陀螺仪
11.6 量子传感器的典型应用












































































































课程详情
传感器是信息技术的源头,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车辆船舶、能源动力、食品环保、医疗健康、计量测试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发达国家竞相发展的高精尖技术。掌握传感器技术,合理使用传感器,是科技人员的基本素养。课程通过讲授、学习、交流、研讨不断创新发展的传感技术,以及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建设国之重器中的典型应用,着力培养学习者自主创新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终身学习与成长的能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传感器是信息技术的源头,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车辆船舶、能源动力、食品环保、医疗健康、计量测试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发达国家竞相发展的高精尖技术。掌握传感器技术,合理使用传感器,是科技人员的基本素养。课程通过讲授、学习、交流、研讨不断创新发展的传感技术,以及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建设国之重器中的典型应用,着力培养学习者自主创新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终身学习与成长的能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传感器是信息技术的源头,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车辆船舶、能源动力、食品环保、医疗健康、计量测试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发达国家竞相发展的高精尖技术。掌握传感器技术,合理使用传感器,是科技人员的基本素养。课程通过讲授、学习、交流、研讨不断创新发展的传感技术,以及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建设国之重器中的典型应用,着力培养学习者自主创新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终身学习与成长的能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