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1.1 制药工艺学的定义
1.2 制药工艺学的重要性及研究内容
1.3 制药工艺的发展历程
1.4 制药工艺的发展趋势
1.5 课程目的
2.1.1 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设计概述
2.1.2 药物合成路线的设计方法——逆合成分析法
2.1.3 药物合成路线的设计方法——模拟类推法
2.1.4 药物合成路线设计的两个基本策略
2.2.1 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评价与选择标准Ⅰ——反应步骤最小化
2.2.2 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评价与选择标准Ⅱ——采用汇聚式合成策略
2.2.3 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评价与选择标准Ⅲ——原辅料“稳廉绿法”
2.2.4 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评价与选择标准Ⅳ——技术路线可行
2.2.5 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评价与选择标准Ⅴ&Ⅵ——生产设备可靠及后处理过程简单
2.2.6 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评价与选择标准Ⅶ——环境影响最小
2.2.7 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评价与选择标准Ⅷ——过程安全
2.2.8 综合评价工艺路线的实例
3.1 化学制药工艺研究概述
3.2.1 动力学基本知识(一)
3.2.2 动力学基本知识(二)
3.2.3 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反应温度和浓度的选择
3.2.4 动力学方法工艺优化实例
3.3 反应原料配比的选择
3.4 加料顺序的选择
3.5 加料时间的选择
3.6 后处理方法的选择
3.7.1 工艺过程参数控制
3.7.2 原辅材料和中间体的质量控制
3.7.3 反应终点的监控
3.7.4 化学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4.1 微生物发酵制药工艺概述
4.2 微生物生长和生产的关系
4.3 微生物菌种选育与保存
4.4 微生物培养基
4.5.1 灭菌工艺
4.5.2 培养基灭菌工艺
4.5.3 空气除菌工艺
4.6.1 种子制备
4.6.2 接种
4.6.3 发酵培养
4.7 微生物培养过程的检测与控制
4.8 例——红曲霉Azaphilone代谢产物发酵工艺优化
5.1 工艺放大简介
5.2 中试放大简介
5.3 中试放大效应
5.4 中试放大的研究方法
5.5.1 工艺路线和单元操作方法的验证、复审与完善
5.5.2 设备材质与形式、传热方式的选择(一)
5.5.3 设备材质与形式、传热方式的选择(二)
5.5.4 搅拌器形式与搅拌速度的选择
5.5.5 反应条件的进一步优化
5.5.6 工艺流程与操作方法的确定
5.5.7 原辅料、中间体与产品的质量控制
5.5.8 安全生产和三废防治措施的研究
5.5.9 消耗定额、原料成本、操作工时、生产周期等的计算
5.6 制定生产工艺规程
6.1 三废处理工艺概述
6.2 有价废弃物的直接回收
6.3 转化成有价物质的废弃物的回收
6.4 目标产品的回收
6.5 剧毒金属离子的回收
7.1 氢化可的松生产工艺概述
7.2 氢化可的松的半合成路线
7.3 氢化可的松的半合成原理
7.4.1 氢化可的松的生产工艺(上)
7.4.2 氢化可的松的生产工艺(中)
7.4.3 氢化可的松的生产工艺(下)
8.1 微通道反应器之连续流 引言
8.2 微通道反应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背景
8.3 微通道反应器的结构和组成
8.4 微通道反应器的工艺流程
8.5 微通道反应器的优势和不足
8.6 微通道反应器适合的反应类型
8.7.1 微通道反应器在化学反应上的应用(上)
8.7.2 微通道反应器在化学反应上的应用(下)
8.8 微通道反应器在制药行业上的应用












































































课程详情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习者可掌握如何进行工艺路线设计与选择、如何进行工艺研究、如何进行工艺放大以及如何建立三废回收方案,并初步能够运用本质安全技术—微通道反应器之连续流技术对危险工艺进行改进和设计。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习者可掌握如何进行工艺路线设计与选择、如何进行工艺研究、如何进行工艺放大以及如何建立三废回收方案,并初步能够运用本质安全技术—微通道反应器之连续流技术对危险工艺进行改进和设计。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习者可掌握如何进行工艺路线设计与选择、如何进行工艺研究、如何进行工艺放大以及如何建立三废回收方案,并初步能够运用本质安全技术—微通道反应器之连续流技术对危险工艺进行改进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