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8.1.1.1 连杆机构的应用
8.1.1.2 连杆机构及其传动特点
8.1.2.1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
8.1.2.2 改变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尺寸的演化方法
8.1.2.3 改变运动副尺寸的演化方法
8.1.2.4 选用不同的构件为机架的演化方法
8.1.2.5 运动副元素逆换的演化方法
8.1.3.1 曲柄摇杆机构的应用
8.1.3.2 双曲柄机构的应用
8.1.3.3 双摇杆机构的应用
8.2.1.1 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
8.2.1.2 铰链四杆机构杆长条件与类型(一)
8.2.1.3 铰链四杆机构杆长条件与类型(二)
8.2.2.1 急回运动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8.2.2.2 双曲柄机构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8.2.2.3 机构急回特性在工程上的应用
8.2.3.1 连杆曲线
8.2.3.2 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连续性
8.3.1.1 四杆机构的传动角和死点(一)
8.3.1.2 四杆机构的传动角和死点(二)
8.3.1.3 四杆机构的传动角和死点(三)
8.3.1.4 四杆机构死点的工程应用
8.3.2 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的基本特性分析
8.4.1.1 连杆机构设计的基本问题(一)
8.4.1.2 连杆机构设计的基本问题(二)
8.4.2.1 用作图法按连杆预定的位置设计四杆机构(一)
8.4.2.2 用作图法按连杆预定的位置设计四杆机构(二)
8.4.2.3 用作图法按连杆预定的位置设计四杆机构(三)
8.4.2.4 车库门启闭四杆机构的图解设计
8.4.2.5 用作图法按两连架杆预定的对应角位移设计四杆机构(一)
8.4.2.6 用作图法按两连架杆预定的对应角位移设计四杆机构(二)
8.4.2.7 用作图法按两连架杆的多对对应角位移设计四杆机构
8.4.2.8 用作图法按预定轨迹上的五个点位设计四杆机构
8.4.2.9 按预定的轨迹设计四杆机构
8.4.2.10 用图解法按给定的急回要求设计四杆机构
8.5.1 用解析法按预定的连杆位置设计四杆机构
8.5.2.1 用解析法按预定的运动轨迹设计四杆机构
8.5.2.2 用解析法按预定的两连架杆对应位置设计四杆机构
8.5.2.3 用解析法按期望函数设计四杆机构
8.5.2.4 用解析法按给定的急回运动要求设计
8.6.1.1 平面多杆机构的功用(一)
8.6.1.2 平面多杆机构的功用(二)
8.6.2 多杆机构的类型及其结构形式
8.6.3.1 空间连杆机构(一)
8.6.3.2 空间连杆机构(二)
9.1.1.1 凸轮机构的应用(一)
9.1.1.2 凸轮机构的应用(二)
9.1.2.1 凸轮机构的分类(一)
9.1.2.2 凸轮机构的分类(二)
9.1.2.3 凸轮机构的分类(三)
9.2.1 推杆运动规律的名词术语及符号
9.2.2.1 一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9.2.2.2 二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9.2.2.3 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9.2.2.4 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9.2.2.5 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9.2.2.6 组合运动规律
9.2.3 推杆运动规律的选择
9.3.1.1 凸轮轮廓曲线与推杆的相对运动关系
9.3.1.2 凸轮廓线设计的基本原理
9.3.2.1 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廓线设计
9.3.2.2 摆动尖顶推杆盘形凸轮廓线设计
9.3.2.3 摆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廓线设计
9.3.2.4 用作图法设计直动推杆圆柱凸轮廓线
9.3.3.1 偏置直动推杆盘形凸轮廓线方程
9.3.3.2 对心平底推杆盘形凸轮廓线方程
9.4.1.1 凸轮机构中的作用力与压力角(一)
9.4.1.2 凸轮机构中的作用力与压力角(二)
9.4.2 凸轮基圆半径的确定
9.4.3 滚子推杆半径的选择
9.4.4 平底推杆平底尺寸的确定
10.1.1.1 齿轮机构的应用
10.1.1.2 齿轮机构的传动特点
10.1.1.3 齿轮机构的类型
10.1.2.1 齿轮的齿廓曲线(一)
10.1.2.2 齿轮的齿廓曲线(二)
10.1.3.1 椭圆齿轮机构的传动比
10.1.3.2 椭圆齿轮机构的应用
10.2.1.1 渐开线的形成及其特性
10.2.1.2 渐开线函数及渐开线方程式
10.2.1.3 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
10.2.2.1 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符号
10.2.2.2 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
10.2.2.3 渐开线标准齿轮各部分的几何尺寸
10.2.3.1 一对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条件
10.2.3.2 齿轮传动的中心距及啮合角(一)
10.2.3.3 齿轮传动的中心距及啮合角(二)
10.2.3.4 齿轮的连续传动条件与重合度(一)
10.2.3.5 齿轮的连续传动条件与重合度(二)
10.2.4.1 渐开线齿廓切制的基本原理(一)
10.2.4.2 渐开线齿廓切制的基本原理(二)
10.2.4.3 用范成法加工标准齿轮及其根切现象(一)
10.2.4.4 用范成法加工标准齿轮及其根切现象(二)
10.3.1.1 变位齿轮(一)
10.3.1.2 变位齿轮(二)
10.3.2 变位齿轮的几何尺寸
10.3.3.1 变位齿轮传动(一)
10.3.3.2 变位齿轮传动(二)
10.3.3.3 变位齿轮传动(三)
10.4.1.1 斜齿轮的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计算(一)
10.4.1.2 斜齿轮的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计算(二)
10.4.1.3 斜齿轮的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计算(三)
10.4.2 一对斜齿轮的啮合传动
10.4.3 斜齿圆柱齿轮的当量齿轮与当量齿数
10.4.4 斜齿轮传动的主要优缺点
10.4.5.1 交错轴斜齿轮传动简介(一)
10.4.5.2 交错轴斜齿轮传动简介(二)
10.5.1.1 圆锥齿轮传动
10.5.1.2 圆锥齿轮的背锥与当量齿轮
10.5.1.3 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几何参数和尺寸计算
10.5.2.1 蜗杆传动及其特点
10.5.2.2 蜗杆蜗轮正确啮合的条件
10.5.2.3 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
11.1.1.1 齿轮系及其分类(一)
11.1.1.2 齿轮系及其分类(二)
11.1.1.3 齿轮系及其分类(三)
11.1.1.4 齿轮系及其分类(四)
11.1.1.5 齿轮系及其分类(五)
11.1.2.1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一)
11.1.2.2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二)
11.1.2.3 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一)
11.1.2.4 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二)
11.1.2.5 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三)
11.1.2.6 差动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11.1.2.7 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11.1.2.8 电动卷扬机减速器的传动比的计算
11.2.1.1 轮系的功用(一)
11.2.1.2 轮系的功用(二)
11.2.2.1 轮系在工程中的巧设计应用(一)
11.2.2.2 轮系在工程中的巧设计应用(二)
11.2.3 行星轮系的效率
11.3.1.1 行星轮系的类型选择
11.3.1.2 封闭式行星轮系中的封闭功率流问题
11.3.2.1 单排行星轮系的配齿条件(一)
11.3.2.2 单排行星轮系的配齿条件(二)
11.3.2.3 双排行星轮系的配齿条件
12.1.1.1 其他常用机构
12.1.1.2 棘轮机构的组成及其工作特点
12.1.1.3 棘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
12.1.1.4 棘轮机构的设计要点
12.1.2.1 槽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
12.1.2.2 普通外槽轮机构的运动系数及运动特性
12.1.3 擒纵轮机构
12.1.4 凸轮式间歇式运动机构
12.1.5 不完全齿轮机构
12.1.6 星轮机构
12.2.1 组合机构及其特点
12.2.2.1 联动凸轮组合机构
12.2.2.2 凸轮-齿轮组合机构
12.2.2.3 凸轮-连杆组合机构
12.2.2.4 齿轮-连杆组合机构
12.3.1 螺旋机构(一)
12.3.2 螺旋机构(二)
12.3.3 螺旋机构(三)
12.4.1.1 带传动机构
12.4.1.2 链传动机构
12.4.1.3 绳索传动
12.4.2 含有某些特殊元器件的广义机构






























































































































































课程详情
本课程主要研究各种机械的一般共性问题,即机构的组成原理、运动学及机器动力学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以及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等问题。
本课程主要研究各种机械的一般共性问题,即机构的组成原理、运动学及机器动力学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以及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等问题。
本课程主要研究各种机械的一般共性问题,即机构的组成原理、运动学及机器动力学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以及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