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1.1 什么是数学与数学的特点
1.2 对数学的再认知
2.1 数学与文学思想的相通性
2.2 数学与文学意境的相融性
2.3 谈诗词意境中的数学
2.4 文学视域中的数学概念
2.5 数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
3.1 数学家的诗词创作
3.2 数学到最后就成了诗
4.1 数学与哲学思想
4.2 数学中的三大基本规律
4.3 科学命题中的哲学思想
4.4 数学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5.1 √2引发的惨案
5.2 牛顿与无穷小
5.3 极限中的阿基里斯与乌龟
5.4 问题解决中再认识极限
5.5 集合论与理发师悖论
5.6 公理体系的建立
5.7 数学危机概观
5.8 有穷和无穷的未来
6.1 莫比乌斯带中的人生智慧
6.2 克莱因瓶中的人生智慧
6.3 莱洛三角形中的人生智慧
6.4 可怕的误诊
6.5 约会中的数学
7.1 蜗居与伽罗瓦的群论
7.2 琅琊榜中的数学
7.3 数学影片赏析
7.4 数学影片中的数学家
8.1 吞噬万“数”的黑洞
8.2 揭开黑洞的真相
9.1 外国学者谈数学美
9.2 我国学者谈数学美
9.3 数学美之美观与美好
9.4 数学美之美妙
9.5 数学美之完美:欧拉恒等式
9.6 数学美之完美:圆
9.7 数学美的四种境界
9.8 陈省身的数学挂历
9.9 数学挂历赏析
10.1 勾股定理与总统的邂逅
10.2 勾股定理的总统证法
10.3 政治交流中的数学元素
11.1 文艺复兴前后的绘画作品比较
11.2 射影几何学与绘画
11.3 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11.4 达芬奇及其绘画作品
11.5 米开朗基罗的绘画作品
12.1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12.2 一笔画的秘密
12.3 数独
12.4 神奇的六边形
12.5 六边形与镶嵌问题
13.1 音乐与数学概述
13.2 乐理中的数学(一)
13.3 乐理中的数学(二)

























































课程详情
该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对学科交叉孕育创新原动力的认识,使其受到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熏陶,提升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实现智育兼顾德育与美育。课程以数学的特点和思维品质为切入点,以各学科的科学、应用、文化和审美价值为主线,基于学科思想的相通性解读文史哲与艺术中的数学,探索学科的内在联系。
该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对学科交叉孕育创新原动力的认识,使其受到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熏陶,提升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实现智育兼顾德育与美育。课程以数学的特点和思维品质为切入点,以各学科的科学、应用、文化和审美价值为主线,基于学科思想的相通性解读文史哲与艺术中的数学,探索学科的内在联系。
该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对学科交叉孕育创新原动力的认识,使其受到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熏陶,提升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实现智育兼顾德育与美育。课程以数学的特点和思维品质为切入点,以各学科的科学、应用、文化和审美价值为主线,基于学科思想的相通性解读文史哲与艺术中的数学,探索学科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