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1.1 《人文物理》课程简介
1.2 两种文化的提出
1.3 “李约瑟难题”
1.4 物理学既是科学也是文化
1.5 时代的发展需要文理兼通的人
2.1 从托勒密到哥白尼
2.2 开普勒行星三定律
2.3 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
2.4 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
2.5 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3.1 库仑定律发现以前
3.2 库仑定律发现以后
3.3 学术传统与麦克斯韦方程的建立
3.4 天线的一个多世纪
3.5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应用和发展
4.1 前几何光学时代
4.2 几何光学时代
4.3 真正的论战:波动说与粒子说
4.4 波动说的胜利
4.5 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和波粒二象性的辩证统一
5.1 三大发现的序幕
5.2 伦琴发现X射线
5.3 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
5.4 居里夫人发现钋和镭
5.5 放射线的发现
5.6 汤姆孙发现电子
6.1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6.2 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
6.3 重核裂变的发现与链式反应
6.4 核能来源
6.5 原子能的应用
6.6 核聚变能
6.7 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7.1 狭义相对论的创立背景
7.2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时钟变慢
7.3 长度收缩、洛伦兹变换
7.4 质速关系、质能关系、太阳能和原子能
7.5 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弯曲的空间-时间
7.6 广义相对论的实验证明
8.1 普朗克与能量子假设
8.2 伟大的导师卢瑟福
8.3 玻尔与哥本哈根精神
8.4 文科生德布罗意
8.5 20世纪传为佳话的科学争论
9.1 关于世界起源的思考
9.2 宇宙大爆炸
9.3 世界的构成
9.4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9.5 暗物质与暗能量
9.6 早期宇宙的故事
9.7 宇宙的终极宿命?探索还在路上



















































课程详情
本课程是一门文理交融,、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通识教育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文科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理科学生可以树立科学意识,学会科学思维方法。(武汉理工大学)
本课程是一门文理交融,、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通识教育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文科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理科学生可以树立科学意识,学会科学思维方法。(武汉理工大学)
本课程是一门文理交融,、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通识教育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文科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理科学生可以树立科学意识,学会科学思维方法。(武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