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课(haotk.com),助力个人能力素养提升更简单!
首页 > 在线课程 > 理学教程 >  大学化学(上)
收藏
课程目录
1.1.1 化学的定义和主要分支 1.1.2 化学的主要特征 1.1.3 化学科学的形成 1.1.4 化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1) 1.1.5 化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2) 1.2.1 化学与医学的关系(1) 1.2.2 化学与医学的关系(2) 1.3 基础化学课程简介 2.1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2.2 稀溶液的沸点升高 2.3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2.4.1 渗透现象与渗透压 2.4.2 渗透压与浓度、温度的关系 2.4.3 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3.1.1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解离度 3.1.2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离子互吸学说 3.1.3 活度和活度系数 3.1.4 活度系数与离子强度的关系 3.2 酸碱理论 3.3 弱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平衡 3.4.1 一元弱酸或弱碱溶液 3.4.2 多元酸或碱溶液 3.4.3 两性物质溶液 3.5.1 溶解度与溶度积 3.5.2 沉淀溶解平衡 3.5.3 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3.6.1 分步沉淀 3.6.2 沉淀的转化 4.1.1 缓冲溶液及其组成 4.1.2 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 4.2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4.3 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4.4 缓冲溶液的配制 5.1 定量分析概述 5.2 分析结果的误差与有效数字 5.3 滴定分析法概述 5.4.1 酸碱指示剂 5.4.2.1 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1) 5.4.2.2 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2) 5.4.3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6.1 化学热力学简介 6.2.1 热力学基本概念(1) 6.2.2 热力学基本概念(2) 6.2.3 热力学基本概念(3) 6.3.1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化学反应热效应(1) 6.3.2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化学反应热效应(2) 6.3.3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化学反应热效应(3) 6.3.4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化学反应热效应(4) 6.3.5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化学反应热效应(5) 6.3.6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化学反应热效应(6) 6.3.7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化学反应热效应(7) 6.4.1.1 自发过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1) 6.4.1.2 自发过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1) 6.4.1.3 自发过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3) 6.4.2.1 熵和熵变(1) 6.4.2.2 熵和熵变(2) 6.4.2.3 熵和熵变(3) 6.4.2.4 熵和熵变(4) 6.4.2.5 熵和熵变(5) 6.5.1 吉布斯自由能与吉布斯自由能判据 6.5.2.1 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1) 6.5.2.2 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2) 6.5.2.3 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3) 7.1.1 化学平衡的基本特征 7.1.2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 7.1.3 标准平衡常数 标准平衡常数的实验测定 7.2.1 预测非标准态下的化学反应方向 7.2.2 确定反应限度与平衡组成 7.3 多重平衡与偶合反应 7.4.1 浓度、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7.4.2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勒沙特列原理 8.1 化学动力学简介 8.2.1 总包反应、元反应与态-态反应 反应机理 均相反应与多相反应 8.2.2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 8.3.1 元反应的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 复杂反应的速率方程 8.3.2 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 确定速率方程的实验方法——初始速率法 8.4.1 一级反应及其特征 8.4.2 二级反应及其特征 零级反应及其特征 8.5.1 范特霍夫规则与阿累尼乌斯方程 8.5.2 阿累尼乌斯方程的应用 8.6.1 碰撞理论 8.6.2 过渡态理论 8.7.1 催化概念及其特征 8.7.2 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 8.7.3 酶催化 9.1 分散系的分类 9.2.1 溶胶的动力学 光学和电学性质 胶粒带电的原因 9.2.2 胶粒的双电层结构 胶团结构 溶胶的相对稳定性与聚沉 9.3 大分子化合物溶液 9.4 凝胶 10.1.1 氧化值和氧化还原的概念 10.1.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0.2.1 原电池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10.2.2 原电池的最大电功和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 10.3.1 电极电势的产生——双电层理论 10.3.2 标准氢电极、电极电势的测定、标准电极电势 10.4.1 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 10.4.2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1) 10.4.3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2) 10.4.4 生物化学标准电极电势 10.5.1 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10.5.2 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与氧化还原反应方向 10.5.3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0.5.4 相关常数的求算 10.5.5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课程详情
本课程是非化学化工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也是包括文科生在内的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加强素质教育和启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中南大学)
本课程是非化学化工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也是包括文科生在内的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加强素质教育和启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中南大学)
26887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