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1.1 绪论
1.2 光波和光线
1.3 光的传播定律 折射率与光速
1.4 全反射与光路可逆
1.5 成像的基本概念与完善成像条件
1.6 理想像和理想光学系统
2.1 单个折射球面光路计算公式
2.2 符号规则
2.3 球面近轴范围内的成像性质和近轴光路计算公式
2.4 近轴光学物像基本公式
2.5 共轴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主平面和焦点
2.6 共轴球面系统的主平面和焦点
2.7 作图法求像
2.8 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式
2.9 光学系统的放大率
2.10 物像空间不变式
2.11 物方焦距和像方焦距的关系
2.12 节平面和节点
2.13 无限远物体理想像高的计算公式
2.14 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2.15 理想光学系统中的光路计算公式
2.16 单透镜的主平面和焦点位置的计算公式
2.17 本章总结
3.1 人眼的光学结构
3.2 人眼的光学特性
3.3 对目视光学仪器的共同要求
3.4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3.5 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3.6 眼睛的缺陷和目视光学仪器的调节
3.7 空间深度感觉和双眼立体视觉
3.8 双眼观察仪器
4.1 平面镜棱镜系统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4.2 平面镜的性质
4.3 平面镜的旋转
4.4 反射棱镜和棱镜的展开
4.5 典型棱镜的展开方法
4.6 屋脊棱镜
4.7 平行平板的成像性质
4.8 棱镜外形尺寸计算
4.9 确定平面镜棱镜系统的成像方向
4.10 共轴球面系统和平面镜棱镜系统的组合
4.11 棱镜的偏差
5.1 光阑及其作用
5.2 望远系统中成像光束的选择(I)——双筒望远镜
5.3 望远系统中成像光束的选择(II)——周视瞄准镜
5.4 显微镜中的光束限制
5.5 远心光路
5.6 场镜的特性及其应用
5.7 空间物体成像的清晰程度——景深
6.1 立体角的意义和它在光度学中的应用
6.2 辐射度学中的基本量及其计量单位
6.3 人眼的视见函数
6.4 光度学中的基本量
6.5 光照度公式和发光强度余弦定律
6.6 全扩散表面的光亮度
6.7 光学系统中光束的光亮度
6.8 像平面的光照度
6.9 人眼的主观光亮度
6.10 光学系统中光能损失的计算
6.11 投影仪的作用及其类别
7.1 光学系统成像质量评价概述
7.2 介质的色散和光学系统的色差
7.3 轴上像点的单色像差:球差
7.4 轴外像点的单色像差
7.5 垂轴像差、几何像差的计算和曲线表示
7.6 用波像差评价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7.7 理想光学系统的分辨率
7.8 各类光学系统分辨率的表示方法
7.9 光学传递函数





































































课程详情
本课程以几何光学原理为基础,主要向学生讲授典型光学仪器、光度学、色度学、光纤光学系统、激光光学系统及红外光学系统等基础理论及光学领域的计算方法。(北京理工大学)
本课程以几何光学原理为基础,主要向学生讲授典型光学仪器、光度学、色度学、光纤光学系统、激光光学系统及红外光学系统等基础理论及光学领域的计算方法。(北京理工大学)
本课程以几何光学原理为基础,主要向学生讲授典型光学仪器、光度学、色度学、光纤光学系统、激光光学系统及红外光学系统等基础理论及光学领域的计算方法。(北京理工大学)
上一篇:生物学概念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