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6.1 氢原子光谱
6.2.1 波尔理论(一)
6.2.2 波尔理论(二)
6.3 微观粒子的属性
6.4 测不准原理
6.5.1 核外电子的近代描述
6.5.2 对量子化学的认识发展(知识点拓展)
6.6 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及角量子数l
6.7 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磁量子数及自旋量子数
6.8 Ψ和
Ψ
²的含义
6.9 波函数的图形描述:径向分布函数图
6.10 波函数的图形描述:角度分布图
6.11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Pauling能级图及Cotton能级图
6.12 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则
6.13 原子及离子的电子排布
6.14 原子半径
6.15 元素电离能
6.16 元素的电子亲和能
6.17 元素的电负性
7.1 离子键的形成和离子键的特点
7.2 离子键的强度
7.3 离子的特征
7.4 晶体的基本特点和离子晶体
7.5 影响离子晶体结构的因素(一)
7.6 影响离子晶体结构的因素(二)
7.7 影响离子极化的因素和离子极化对晶体结构的影响
7.8 典型离子晶体结构
7.9 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
7.10 共价键的特点
7.11 共价键的类型
7.12 杂化与杂化轨道
7.13 杂化轨道类型
7.14 等性杂化与不等性杂化
7.15 离域大π键
7.16 形成大π键的条件
7.17 π π相互作用(简介)
7.18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基本要点及判断ABn型分子结构的规则
7.19 判断共价分子结构的实例
7.20 知识点拓展:结构表征
7.21 价键理论的局限性及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
7.22 分子轨道的组成原则
7.23 分子轨道组成实例及能级顺序
7.24 分子轨道的电子排布规则
7.25 分子轨道中电子的排布与键级
7.26 知识点拓展:分子轨道理论的科研应用实例
7.27 键参数和分子的极性
7.28 知识点拓展: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7.29 分子间作用力
7.30 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
7.31 氢键
7.32 氢键的特点
7.33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
7.34 自由电子理论简介
7.35 能带理论简介
7.36 金属原子化热和金属晶体
7.37 知识点回顾: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7.38 原子团簇
7.39 知识点拓展:纳米颗粒物的特征
8.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与命名
8.2 配合物价键理论
8.3 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8.4 分裂后d轨道中电子的排布与能量计算
8.5 配合物的颜色
8.6 八面体的畸变(Jahn-Teller效应)
8.7 晶体场理论评价
8.8 配合物立体结构的选择
8.9 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8.10 软硬酸碱理论
8.11 配合物的稳定性
8.12 配合平衡(一)
8.13 配合平衡(二)
8.14 配合物的应用










































































课程详情
本课程内容包含原子结构、化学键与分子构型、配位化合物等,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注重基础知识与前沿研究相结合,注重知识碎片化和系统性的结合。
本课程内容包含原子结构、化学键与分子构型、配位化合物等,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注重基础知识与前沿研究相结合,注重知识碎片化和系统性的结合。
本课程内容包含原子结构、化学键与分子构型、配位化合物等,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注重基础知识与前沿研究相结合,注重知识碎片化和系统性的结合。
上一篇:进化生物学
下一篇:聪慧的源泉——数学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