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0.1 视频教学知识点
1.1 走进网络空间安全
1.2 信息、信息系统与网络空间
1.3 网络空间视角下的信息安全
1.4 信息安全属性及信息安全定义
1.5 有关网络空间安全的若干基本观点
2.1 网络安全技术体系概述
2.2 网络安全风险及其技术防范
2.3 网络安全系统科学思想与系统工程方法
2.4 网络安全防御体系能力的形成
2.5.1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上)
2.5.2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下)
3.1 基础架构安全概述
3.2 物理与环境安全
3.3 网络与主机安全
3.4.1 加密与认证技术(密码学基础知识)
3.4.2 加密与认证技术(对称密码与非对称密码技术)
3.4.3 加密与认证技术(摘要算法与加密算法的认证应用)
3.4.4 加密与认证技术(密码学领域的中国智慧和中国贡献)
3.5 协议安全与安全协议
3.6.1 应用软件(系统)安全实现(上)
3.6.2 应用软件(系统)安全实现(下)
3.7 备份与灾难恢复技术
4.1 被动防御的概念及技术体系
4.2.1 防火墙技术(概念、分类及实现技术)
4.2.2 防火墙技术(性能指标与应用部署)
4.3.1 脆弱性与漏洞检测及防范技术(漏洞分类及检测分析)
4.3.2 脆弱性与漏洞检测及防范技术(脆弱性攻击防范技术)
4.4.1 恶意代码检测及防范技术(概念、分类及特征)
4.4.2 恶意代码检测及防范技术(分析检测与防范治理)
4.5.1 入侵检测技术(上)
4.5.2 入侵检测技术(中)
4.5.3 入侵检测技术(下)
5.1 主动防御的概念及技术体系
5.2 入侵防御与入侵容忍技术
5.3 蜜罐与蜜网技术
5.4 沙箱技术
5.5.1 可信计算与可信平台(上)
5.5.2 可信计算与可信平台(下)
5.6 移动目标防御和拟态防御技术
6.1 网络安全智能分析的概念与技术体系
6.2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
6.3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
6.4 网络安全威胁情报技术
6.5 网络安全攻击反制技术













































课程详情
本课程面向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信息对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类等专业,以及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学科,引导学习者从原理、技术与工程三个维度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知识。(北京理工大学)
本课程面向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信息对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类等专业,以及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学科,引导学习者从原理、技术与工程三个维度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知识。(北京理工大学)
本课程面向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信息对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类等专业,以及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学科,引导学习者从原理、技术与工程三个维度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知识。(北京理工大学)
上一篇:创新思维和机器人创客实践
下一篇: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