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课(haotk.com),助力个人能力素养提升更简单!
首页 > 在线课程 > 工学教程 >  汽车理论
收藏
课程目录
绪论 1.1 汽车动力性的评价 1.2 汽车的驱动力 1.3 汽车的行驶阻力-滚动阻力 1.4 汽车的行驶阻力-空气阻力 1.5 汽车的行驶阻力-坡道阻力与加速阻力 1.6 汽车行驶方程式与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1.7 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的求解 1.8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1.9 汽车附着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 1.10 作用在汽车驱动轮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 1.11 汽车的附着率 1.12 汽车的功率平衡图和动力特性图 2.1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 2.2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 2.3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1) 2.4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2) 2.5 电动汽车的研究 3.1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及其发动机功率的选择 3.2 最小传动比和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3.3 传动系挡位数与各挡传动比的选择 3.4 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发动机变速器和主减速器传动比 3.5 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变速器和主减速器传动比 3.6 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发动机、变速器和主减速器传动比 4.1 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4.2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4.3 硬路面的附着系数 4.4 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 4.5 制动距离的计算分析 4.6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4.7 制动时汽车的跑偏 4.8 制动时汽车的后轴侧滑和前轴转向能力丧失 4.9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4.10 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4.11 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 4.12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比值固定的汽车的制动过程分析 4.13 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 4.14 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 4.15 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 4.16 前四章知识总结 5.1 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的内容 5.2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5.3 轮胎的侧偏特性 5.4 轮胎结构参数对侧偏特性的影响 5.5 外倾角对轮胎侧偏特性的影响 5.6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 5.7 前轮角阶跃输入下的稳态响应 5.8 稳态响应的评价方法 5.9 前轮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响应 5.10 瞬态响应的评价方法 5.11 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 5.12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5.13 汽车的侧倾轴线 5.14 汽车的侧倾角刚度 5.15 汽车的侧倾角 5.16 侧倾垂直载荷重新分配及其对稳态响应的影响 5.17 侧倾外倾与侧倾转向 5.18 变形转向与变形外倾 5.19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转向系的关系 5.20 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试验 5.21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 5.22 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控制转向特性简介 5.23 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 5.24 汽车的侧翻 6.1 汽车的平顺性 6.2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6.3 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6.4 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 6.5 空间功率谱密度和时间功率谱密度 6.6 汽车振动系统及其简化 6.7 单质量系统的自由振动 6.8 单质量系统频率响应特性 6.9 单质量系统对路面随机输入的响应 6.10 单质量系统对路面随机输入响应量的计算 6.11 车身车轮双质量系统的振动 6.12 双质量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6.13 双质量系统参数对振动响应量的影响 6.14 主动与半主动悬架 6.15 双轴汽车的振动 6.16 双轴汽车的频率响应特性 6.17 双轴汽车振动响应量的计算 6.18 人体—座椅系统的振动 6.19 第五、六章知识总结
课程详情
《汽车理论》是车辆工程和汽车工程专业同学的必修课。它采用动力学的方法探讨汽车性能如何评价,建立汽车性能与汽车结构参数的关系并研究如何提高汽车动力学性能。(清华大学)
《汽车理论》是车辆工程和汽车工程专业同学的必修课。它采用动力学的方法探讨汽车性能如何评价,建立汽车性能与汽车结构参数的关系并研究如何提高汽车动力学性能。(清华大学)
26940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