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1.1 课程引入
1.2 知识的社会发生史- 科学vs.人文
1.3 本门课程的内容结构与安排
2.1 社会学与经济学的视角差异:以婚姻分析为例
2.2 社会学分析的概念工具
2.3 自我的构建:社会学解释
3.1 学科与专业概念辨析
3.2 教育社会学:学科萌芽和发展
3.3 教育社会学在我国的引进和重建
4.1 社会分层的现象
4.2 社会为什么不平等?
4.3 社会分层的理论解析
4.4 当今社会分层的现状
5.1 社会流动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
5.2 社会流动的测量
5.3 如何看待自己的出身和教育路径的选择
6.1 性别的属性与社会性别角色界定
6.2 性别平等构建运动
6.3 我国的女性地位与教育在性别平等中的作用
7.1 班级的概念和社会属性
7.2 班级结构的社会学分析
7.3 课程的社会学分析
8.1 组织的起源与学校的产生
8.2 学校组织的社会属性
8.3 我国学校的变革:去单位制
9.1 职业分化与专业化理论
9.2 职业专业化的社会变迁
9.3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10.1 我们的教育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10.2 全球化概念、定义与测量
10.3 中国与全球化
10.4 全球化驱动下的中国教育变革
10.5 结语

































课程详情
本课程主要围绕教育与社会流动、教育体系的社会学分析,以及全球化和教育变革三大主题,讲述人类知识的演化、社会分析的概念体系、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社会不平等与分层、教育与社会流动、性别与教育平等、班级社会学、学校组织社会学、教师的职业社会学分析、全球化与中国教育变革等内容。(清华大学)
本课程主要围绕教育与社会流动、教育体系的社会学分析,以及全球化和教育变革三大主题,讲述人类知识的演化、社会分析的概念体系、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社会不平等与分层、教育与社会流动、性别与教育平等、班级社会学、学校组织社会学、教师的职业社会学分析、全球化与中国教育变革等内容。(清华大学)
本课程主要围绕教育与社会流动、教育体系的社会学分析,以及全球化和教育变革三大主题,讲述人类知识的演化、社会分析的概念体系、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社会不平等与分层、教育与社会流动、性别与教育平等、班级社会学、学校组织社会学、教师的职业社会学分析、全球化与中国教育变革等内容。(清华大学)
上一篇:脑洞大开背后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