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0.1 热爱教育事业 喜欢做班主任
0.2 问题意识的培养: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1.1 班主任工作的历史发展
1.2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职责
1.3.1 My place in the classroom
1.3.2 职业道德素养
1.3.3 身心素养
1.3.4 知识与能力素养
2.1 了解研究学生的意义与原则
2.2.1 了解研究学生的成长环境
2.2.2 了解研究学生的个体情况及班集体情况
2.3 了解研究学生的途径与方法
2.4 了解研究学生的心理偏差
3.2.1 班干部选拔标准及产生方式
3.2.2 班干部培养使用、任期更换
3.3 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3.4 实践探索:新组建班集体如何迈好开学第一步
3.5 把“戒尺”还给教师
4.1 确立班集体发展目标
4.2.1 提高班集体凝聚力、给学生成功体验
4.2.2 拥抱学生、赞美学生
4.3.1 引导家长树立良好榜样
4.3.2 引导家长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4.3.3 引导家长进行积极家校合作
5.1.1 班级人际关系概述
5.1.2 班级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建立与发展过程
5.2.1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原则
5.2.2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5.3.1 同学之间的相互吸引
5.3.2 同学之间的相互排斥、人际交往基本原则
5.3.3 异性同学间的关系
5.3.4 青春期“早恋”处理
5.3.5 实践探索:尊重你我,建立温暖大家庭
6.1 组织主题班会的意义与原则
6.2.1 组织主题班会的要求
6.2.2 组织主题班会的过程
6.3 主题班会的类型
7.1 转化后进生概述
7.2 后进生类型
7.3.1 后进生产生的自身原因与家庭原因
7.3.2 后进生产生的社会原因与学校原因
7.4.1 后进生转化办法
7.4.2 实践探索:理解与尊重——后进生转化
8.1 偶发事件的特点、类型
8.2 处理偶发事件的原则
9.1 班级教育合力概述
9.2.1 班主任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9.2.2 班主任与学校团队组织、其他力量形成班级合力
9.3.1 家庭教育的特点与作用
9.3.2 班主任召开家长会的艺术
9.3.3 班主任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的形式——家访等
9.4 班主任与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10.1.1 热爱教育事业、确立人生目标
10.1.2 保持积极心态
10.1.3 提高幸福能力
10.1.4 保持身体健康
10.2 善于体验幸福
10.3 实践探索: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
11 成长为一名教育家



























































课程详情
本课程是培养师范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课程,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的高素质班主任。
本课程是培养师范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课程,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的高素质班主任。
本课程是培养师范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课程,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的高素质班主任。
上一篇:教师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