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课(haotk.com),助力个人能力素养提升更简单!
首页 > 在线课程 > 教育心理 >  教育原理
收藏
课程目录
1.1 教育学的概念、产生及发展 1.2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与主要流派 1.3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发展趋势与特征 1.4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1.5 教育学的特殊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1.6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 1.7.1 当代中国教育学(1) 1.7.2 当代中国教育学(2) 1.8 用马克思主义教育论解读“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学”(案例讨论) 2.1 教育的概念、内涵 2.2 教育的重要命题 2.3 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2.4 教育的形态及本质特征 2.5 教育的起源及产生 2.6.1 教育的历史发展(1) 2.6.2 教育的历史发展(2) 2.7 教育目的的内涵与基本类型 2.8 教育目的的功能与价值取向 2.9 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内涵 2.10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 2.11 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的教育目的论(案例讨论) 3.1.1 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影响(1) 3.1.2 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影响(2) 3.1.3 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影响(3) 3.1.4 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影响(4) 3.2.1 教育的社会功能(1) 3.2.2 教育的社会功能(2) 3.3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3.4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3.5 “VR+AI”技术对教育的冲击和影响(案例讨论) 4.1 人的身心发展内涵及特征 4.2.1 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1) 4.2.2 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2) 4.3.1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1) 4.3.2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2) 4.4.1 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1) 4.4.2 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2) 4.5 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 4.6 如何将“育人为本”融入“立德树人”教育工作中(案例讨论) 5.1 学校的产生 5.2 古代学校的发展 5.3 现代学校的发展 5.4 现代学校的基本职能 5.5.1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1) 5.5.2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2) 5.6 世界各国学校教育制度 5.7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5.8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 5.9 两会热点议题:“六三三”还是“五二三”学制?(案例讨论) 6.1 课程的内涵 6.2 课程的载体 6.3 课程的类型 6.4.1 课程开发(1) 6.4.2 课程开发(2) 6.5 当今世界课程改革趋势及人工智能课程改革 6.6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及人工智能课程建设 6.7 教学的内涵与任务 6.8.1 教学理论(1) 6.8.2 教学理论(2) 6.9 教学原则 6.10.1 教学实施(1) 6.10.2 教学实施(2) 6.10.3 教学实施(3) 6.11 我国教学改革趋势及数字化教学改革 6.12 AI技术嵌入课堂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设计(案例讨论) 7.1 教师的职业 7.2 教师的角色 7.3.1 教师专业发展(1) 7.3.2 教师专业发展(2) 7.4 教师的教育研究 7.5 学生的本质特征 7.6 学生的身心发展 7.7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7.8.1 班主任(1) 7.8.2 班主任(2) 7.9 《学记》中的“教学相长”和“尊师重教”意蕴解读(案例讨论) 8.1.1 德育(1) 8.1.2 德育(2) 8.1.3 德育(3) 8.1.4 德育(4) 8.1.5 德育(5) 8.2.1 智育(1) 8.2.2 智育(2) 8.3 体育 8.4.1 美育(1) 8.4.2 美育(2) 8.4.3 美育(3) 8.5 劳育 8.6 美育课程创新与开发(案例讨论)
课程详情
本课程是教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核心课,重点培养学习者的教育教学能力,聚焦前沿教育发展议题与改革趋势,帮助学习者构建系统的教育学知识体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本课程是教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核心课,重点培养学习者的教育教学能力,聚焦前沿教育发展议题与改革趋势,帮助学习者构建系统的教育学知识体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7043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