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课(haotk.com),助力个人能力素养提升更简单!
首页 > 在线课程 > 教育心理 >  发展心理学
收藏
课程目录
1.1 学科界定 1.2 学科历史 1.3 原则问题及线索 1.4 发展的框架:生态理论 1.5 理论观点(1) 1.5 理论观点(2) 1.6 研究方法和伦理 2.1 遗传基础 2.2 行为遗传学 2.3 出生前的生长与变化(1) 2.3 出生前的生长与变化(2) 2.4 出生前发展的风险 2.5 胎儿的行为 3.1 生产过程 3.2 出生后的护理 3.3 剖宫产与出生异常 3.4 新生儿的能力 3.5 哭与抚慰 4.1 身体发育的模式及原则 4.2 运动技能的发展 4.3 营养供给对发展的影响 4.4 感知觉能力的发展(一) 4.5 感知觉能力的发展(二) 5.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 5.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二) 5.3 信息加工观点 5.4 语言的特征及发展阶段 5.5 语言获得的理论及智力发展的评价 6.1 不同情绪的发展及情绪体验 6.2 情绪的发展:社会性参照和自我觉知 6.3 最初关系的形成(一) 6.4 最初关系的形成(二) 6.5 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6.6 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7.1 体能的发展 7.2 运动和认知的发展 7.3 前运算阶段 7.4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 7.5 信息加工的观点 7.6 语言发展和学前教育 8.1 学前期自我的发展 8.2 学前期情绪的发展 8.3 学前期的性别意识 8.4 学前期社会生活 8.5 学前期心理理论的发展 8.6 父母教养和道德发展 9.1 童年中期体能的发展 9.2 童年中期认知的发展 9.3 童年中期语言的发展 9.4 学校教育与个体差异 9.5 特殊儿童与特殊教育 10.1 理论观点和自我发展 10.2 道德发展 10.3 同伴与友谊 10.4 家庭与学校 11.1 青春期的发育 11.2 身心问题(1) 11.3 身心问题(2) 11.4 身心问题(3) 11.5 认知发展 12.1 青少年的认同 12.2 家庭和同伴关系 12.3 性行为与脑发育 13.1 体能发展 13.2 认知发展 14.1 亲密关系 14.2 亲密关系(续) 14.3 配偶选择 14.4 职业发展 15.1 体能发展 15.2 认知发展 16.1 个性发展 16.2 关系与家庭 17.1 体能的变化 17.2 老化与认知发展 18 成年晚期社会性发展 19.1 死亡的界定与阶段 19.2 死亡的界定与阶段(续)
课程详情
本课程教学计划以“毕生发展阶段”纵向贯穿,并以各阶段个体的生理、认知、人格/社会性等发展为专题,组织每一教学单元的内容;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补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新近研究,同时结合个人在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多年的学术积累增加了学科内趣味性专题探讨,有助于学生从跨文化、跨领域等多重角度掌握发展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发展领域前沿研究动态;同时,通过引入一些典型的社会和生活现象,教师将启发学生运用该学科理论知识去理解和解释一些实际问题,由此实现“以理论为基础,以运用为导向”的目标。(北京大学
本课程教学计划以“毕生发展阶段”纵向贯穿,并以各阶段个体的生理、认知、人格/社会性等发展为专题,组织每一教学单元的内容;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补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新近研究,同时结合个人在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多年的学术积累增加了学科内趣味性专题探讨,有助于学生从跨文化、跨领域等多重角度掌握发展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发展领域前沿研究动态;同时,通过引入一些典型的社会和生活现象,教师将启发学生运用该学科理论知识去理解和解释一些实际问题,由此实现“以理论为基础,以运用为导向”的目标。(北京大学)
27046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