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课(haotk.com),助力个人能力素养提升更简单!
首页 > 在线课程 > 教育心理 >  锻炼心理学
收藏
课程目录
1.1 课程导入 1.2 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3.1 国际发展历程 1.3.2 国内发展历程 1.4 锻炼心理学未来趋势 2.1 什么是锻炼动机? 2.2.1 强化学习论和驱力降低论 2.2.2 需要层次论和认知评价论 2.2.3 自我效能论 2.3.1 静动态转变的原因(一) 2.3.2 静动态转变的原因(二) 2.4 锻炼动机的测量方法 3.1.1 什么是积极情绪体验 3.1.2 情绪二维模型 3.1.3 典型的积极情绪体验(一) 3.1.4 典型的积极情绪体验(二) 3.2.1 体育锻炼为何能促进积极体验 3.2.2 平衡失衡理论 3.2.3 逆转理论 3.3.1 运动频率、时间与活动方式 3.3.2 活动强度 3.4 锻炼与积极体验 篇章总结 4.1.1 计划行为理论 4.1.2 自我效能理论 4.2.1 阶段变化模型(一) 4.2.2 阶段变化模型(二) 4.2.3 社会生态模型 4.3 锻炼行为理论模型 篇章总结 5.1.1 锻炼与认知 学习导入 5.1.2 什么是认知功能? 5.1.3 认知功能的测量 5.2.1 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假说 5.2.2 生理学观点和认知神经科学理论 5.3.1 锻炼与青少年认知功能的关系 5.3.2 锻炼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关系 6.1.1 学习导入:生活中的抑郁现象? 6.1.2 抑郁到底是什么? 6.1.3 如何在动物研究中检测“快感缺失”? 6.2.1 抑郁的检测手段有哪些? 6.2.2 临床抑郁的干预手段 6.3.1 运动干预的原则 6.3.2 抑郁常见的运动疗法 7.1.1 锻炼与自尊 课程导入 7.1.2 自尊的定义 7.1.3 自尊的结构 7.2.1 自尊模型与身体自尊模型 7.2.2 锻炼与自尊模型 7.3 自尊的测量方法 7.4.1 锻炼如何影响自尊 7.4.2 青少年体育锻炼与自尊 7.4.3 中老年人体育锻炼与自尊 7.4.4 特殊人群体育锻炼与自尊 7.4.5 其他相关研究成果 8.1.1 锻炼与人格 学习导入 8.1.2 人格的定义与特征 8.1.3 与人格相关的几个概念 8.2.1 奥尔波特和卡特尔人格理论 8.2.2 艾森克人格理论和五大人格理论 8.3.1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 8.3.2 卡特尔人格问卷和五因素人格问卷 8.4.1 A型人格、坚韧性人格与锻炼 8.4.2 锻炼与个体性别角色社会化 8.4.3 锻炼与个体道德发展 8.4.4 锻炼与人格的培养 9.1.1 锻炼与幼儿社会发展 课程导入 9.1.2 锻炼与幼儿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9.2.1 亲社会行为的指标与内容 9.2.2 测量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方法 9.3.1 幼儿监护人的风险认知 9.3.2 幼儿园的风险认知 9.4 锻炼风险的预防策略 9.5.1 幼儿园中的锻炼活动设计 9.5.2 亲子活动设计 9.5.3 家庭游戏中的锻炼设计 9.6 锻炼与幼儿社会发展 篇章总结
课程详情
《锻炼心理学》是一门将《体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有机结合的交叉学科,重点讲述体育锻炼前、体育锻炼过程中、体育锻炼后的心理体验及某些心理症状或心理问题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
《锻炼心理学》是一门将《体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有机结合的交叉学科,重点讲述体育锻炼前、体育锻炼过程中、体育锻炼后的心理体验及某些心理症状或心理问题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
27048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