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课(haotk.com),助力个人能力素养提升更简单!
首页 > 在线课程 > 理学教程 >  化学与社会
收藏
课程目录
1.1 前言 1.2.1 中国古代化学的萌芽 1.2.2 东方炼丹术和中医药 1.2.3 金丹术的衰落 1.3 西方古代化学的起源 1.4.1 近代化学阶段:化学学科的确立 1.4.2 燃素学说 1.4.3 约翰·道尔顿创立原子学说 1.4.4 电解法制取金属元素 1.4.5 贝采里乌斯提出化学记号新系统 1.4.6 阿伏伽德罗假说 1.4.7 元素周期表的诞生 1.5 现代化学阶段 2.1 元素前言 2.2.1 古代西方元素起源学说 2.2.2 古代东方元素起源学说 2.3.1 大爆炸理论 2.3.2 核聚变反应生成铁前元素 2.3.3 铁后元素的生成 2.4.1 古代9种元素的发现 2.4.2 近代元素的发现 2.4.3 现代人工合成元素 2.5 元素生产和应用的实例 3.1 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前言 3.2.1 能量的表现及转化形式 3.2.2 火力发电厂对能量的利用 3.2.3 确定化学反应放热的方法 3.3.1 中国能源结构分析 3.3.2 煤与洁净煤技术 3.3.3 黑色黄金石油 3.3.4 天然气 3.3.5 现代新能源 3.3.6 能源的节约利用 4.1 大气环境前言 4.2.1 大气的组成 4.2.2 大气圈 4.2.3 大气中主要组分的作用 4.3.1 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 4.3.2 臭氧在平流层中的光化学反应 4.3.3 氯氟烃破坏臭氧层 4.4.1 大气污染 4.4.2 温室效应 4.4.3 光化学烟雾 4.4.4 粉尘污染 4.4.5 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指数 5.1 水和水溶液前言 5.2 水分子的结构和水中的氢键 5.3.1 水溶液的pH与酸雨 5.3.2 稀溶液的依数性 5.3.3 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 5.3.4 水的硬度及硬水的软化 5.3.5 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 5.4 水中的重金属污染 5.5.1 城市自来水 5.5.2 饮用水成分分析 5.5.3 如何安全地饮用水 6.1 化学电池前言 6.2 莱顿瓶 伏特电堆和丹尼尔电池 6.3.1 电池的构造和原理 6.3.2 标准氢电极和甘汞电极 6.4.1 电池的分类 6.4.2 锌锰电池(碳锌电池) 6.4.3 锂电池 6.4.4 铅酸蓄电池 6.4.5 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 6.4.6 锂离子电池 6.5 电池的废弃处理 7.1 材料前言 7.2 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7.3 金属材料 7.4.1 无机非金属材料 7.4.2 沸石分子筛 7.4.3 碳材料 7.4.4 光导纤维 7.5.1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 7.5.2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 7.5.3 塑料 7.5.4 合成橡胶与合成纤维 7.6 复合材料 8.1 药物与化学前言 8.2.1 水杨酸的发现与使用 8.2.2 药物中的含碳结构及官能团的作用 8.2.3 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 8.3.1 其他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的设计理念 8.3.2 青霉素等抗生素的发现和研究 8.3.3 现代药物设计的方法 8.4.1 新药的开发、上市和召回 8.4.2 反应停事件 8.4.3 正确使用药物 9.1 营养与健康前言 9.2.1 食物的组成与作用 9.2.2 基础代谢率与每日三餐的能量分配 9.3.1 人体需要的营养 9.3.2 蛋白质 9.3.3 碳水化合物 9.3.4 脂肪 9.3.5 类脂 9.3.6 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9.4 合理安排膳食
课程详情
《化学与社会》是面向高等院校在读本科生和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识课程。内容围绕9个专题展开,包括“化学发展简史”,“元素的起源、发现与应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等。本课程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学习者的视野引导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点上,展现了化学学科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一面。(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与社会》是面向高等院校在读本科生和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识课程。内容围绕9个专题展开,包括“化学发展简史”,“元素的起源、发现与应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等。本课程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学习者的视野引导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点上,展现了化学学科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一面。(大连理工大学)
26835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