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1.1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1.2.1 σ键和π键的特点
1.2.2 碳原子的三种杂化轨道
1.2.3 共价键的极性和极化
1.2.4 共价键的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
1.3 有机反应中的酸碱概念
2.1.1 表示碳链异构的形容词
2.1.2 常见基团的结构和名称
2.2.1 系统命名法(IUPAC法)的基本方法
2.2.2 基团的次序规则
2.3.1 开链烷烃、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2.3.2 脂环烃和芳香烃的命名
2.4.1 卤代烃的命名
2.4.2 醇、酚和醚的命名
2.4.3 醛和酮的命名
2.4.4 羧酸及其取代羧酸的命名
2.4.5 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3.1 环烷烃的构象
3.2 顺反异构
3.3.1 平面偏振光与旋光性
3.3.2 手性与对称性
3.3.3 对映异构体的表达方法
3.3.4 对映异构体的构型标记
3.3.5 含手性碳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3.3.6 取代环烷烃的对映异构
3.3.7 无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3.3.8 获得单一对映异构体的方法
4.1 烷烃的结构
4.2.1 卤代反应及机理
4.2.2 卤代反应取向与自由基的稳定性
4.2.3 反应活性与选择性
4.3.1 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4.3.2 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
5.1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及反应性分析
5.2.1 烯烃和炔烃的催化加氢反应
5.2.2 烯烃和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5.2.3 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5.2.4 诱导效应及马氏规则的解释
5.2.5 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反应
5.2.6 烯烃和炔烃的氧化反应
5.2.7 烯烃α-氢的卤代及炔烃的活泼氢反应
5.3 共振论简介
5.4.1 共轭二烯烃的结构特点
5.4.2 共轭体系和共轭效应
5.4.3 共轭二烯烃的特征反应
6.1 苯的结构
6.2.1 苯的亲电取代反应
6.2.2 苯的卤代反应
6.2.3 苯的硝化反应
6.2.4 苯的磺化反应
6.2.5 苯的付克反应
6.2.6 两类定位基
6.2.7 邻对位定位基的定位效应
6.2.8 间位定位基的定位效应
6.2.9 二取代苯的定位规律
6.2.10 定位规律的应用
6.2.11 烷基苯侧链上的反应
6.3 萘的结构与亲电取代反应
6.4 取代萘的亲电取代定位规律
6.5 非苯芳香烃的判断
7.1 卤代烃的分类、结构和反应性分析
7.2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
7.3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7.4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7.5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7.6 卤代烷的消除反应及机理
7.7 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的竞争性
7.8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取代反应
7.9 卤代烃与金属的反应
8.1.1 醇的分类、结构和物理性质
8.1.2 醇的化学性质——弱酸性、卤代反应
8.1.3 醇的化学性质——脱水反应
8.1.4 醇的化学性质——成酯、氧化、邻二醇的特征反应
8.2 酚
9.1 醚的分类和结构、冠醚的功能
9.2 醚的化学性质
9.3 环氧化合物
10.1 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概述
10.2.1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10.2.2 红外特征吸收频率及影响因素
10.2.3 红外光谱的解析
10.3.1 核磁共振氢谱的基本原理
10.3.2 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
10.3.3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和特征质子的化学位移
10.3.4 自旋耦合和质子数目
10.3.5 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
11.1 醛酮的结构和波谱性质
11.2.1 亲核加成反应机理和反应活性
11.2.2 与含碳亲核试剂的加成
11.2.3 与含氧亲核试剂的加成
11.2.4 与饱和亚硫酸氢钠的加成
11.2.5 与含氮亲核试剂的加成
11.3.1 醛酮的卤代反应
11.3.2 羟醛缩合反应
11.4.1 醛酮的氧化反应
11.4.2 康尼查罗反应
11.4.3 醛酮的还原反应
11.5 α,β-不饱和醛酮的共轭加成
12.1 羧酸的分类、结构与物理性质
12.2.1 羧酸的酸性
12.2.2 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12.2.3 羧酸的脱羧反应
12.3.1 羟基酸
12.3.2 醇酸的脱水反应
12.4.1 酮酸的化学性质
12.4.2 酮酸与醇酸在体内的化学过程
13.1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13.2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
13.3 酰基上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13.4 Claisen酯缩合
13.5 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
13.6 酰胺的特性
13.7 碳酸的衍生物
14.1 胺的分类和命名
14.2 胺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14.3 胺的碱性与成盐
14.4 胺的酰化与磺酰化反应
14.5 胺与亚硝酸的反应
14.6 重氮盐的结构与反应
15.1 杂环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和命名
15.2.1 五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15.2.2 五元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5.2.3 重要的五元杂环化合物
15.3.1 六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
15.3.2 吡啶的化学性质
15.3.3 吡啶和嘧啶衍生物
15.4 稠杂环化合物
16.1 油脂
16.2 磷脂
16.3 萜类化合物
16.4 甾族化合物
17.1 糖的概念和分类
17.2.1 单糖的开链结构与构型
17.2.2 单糖的环状结构
17.2.3 单糖的化学性质(一):差向异构、氧化、还原与成脎
17.2.4 单糖的化学性质(二):成苷、成酯与显色
17.3 寡糖的结构和性质
17.4 多糖的结构和性质
18.1.1 氨基酸的分类、命名及构型
18.1.2 氨基酸的化学性质(1)
18.1.3 氨基酸的化学性质(2)
18.2 肽和蛋白质














































































































































课程详情
在科学的海洋中,化学是众多学科之间的联系桥梁,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化学》分为上、下两部分,授课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中南大学)
在科学的海洋中,化学是众多学科之间的联系桥梁,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化学》分为上、下两部分,授课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中南大学)
在科学的海洋中,化学是众多学科之间的联系桥梁,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化学》分为上、下两部分,授课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