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1.1 土壤是如何形成的
1.2 土壤形成因素
1.3 土壤形成过程
1.4 土壤发育
2.1.1 土壤矿物质(上)
2.1.2 土壤矿物质(下)
2.2.1 土壤有机质(上)
2.2.2 土壤有机质(下)
2.3 土壤空气
2.4.1 土壤水分(上)
2.4.2 土壤水分(中)
2.4.3 土壤水分(下)
3.1 土壤孔性
3.2 土壤结构
3.3 土壤物理机械性和耕性
3.4 土壤热量
4.1.1 土壤胶体与吸收性能(上)
4.1.2 土壤胶体与吸收性能(下)
4.2.1 土壤酸碱性与缓冲性(上)
4.2.2 土壤酸碱性与缓冲性(下)
4.3 土壤氧化还原反应
4.4 土壤养分状况
5.1 土壤分类系统
5.2.1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与分布(上)
5.2.2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与分布(下)
6.1 土壤培肥
6.2 土壤的退化与防治
7.1 植物营养成分
7.2.1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上)
7.2.2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下)
7.3 养分的平衡及相互关系
7.4 植物营养特性
7.5.1 施肥原理与施肥技术(上)
7.5.2 施肥原理与施肥技术(下)
8.1.1 氮素的营养作用(上)
8.1.2 氮素的营养作用(下)
8.2.1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上)
8.2.2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下)
8.3.1 氮肥的合理分配及施用(上)
8.3.2 氮肥的合理分配及施用(下)
9.1.1 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上)
9.1.2 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下)
9.2 磷肥的有效施用
10.1 植物的钾营养
10.2 常见钾肥及其施用
10.3 钾肥有效施用的原则
11.1 硼
11.2 铁
11.3 锌
11.4 锰
11.5 铜
11.6 钼
11.7 微肥的合理施用
12.1 复混(合)肥料
12.2 复混肥料的主要种类、性质和施用
12.3 肥料的混合
13.1 有机肥概述
13.2 尿肥与厩肥
13.3 堆沤肥、秸秆还田和其它杂肥
13.4 绿肥




























































课程详情
《土壤与肥料学》为植物生产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土壤和肥料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性质,揭示土壤、植物和肥料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能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学会认土、评土、用土、改土的方法、措施和科学施肥的原理,为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山东农业大学)
《土壤与肥料学》为植物生产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土壤和肥料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性质,揭示土壤、植物和肥料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能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学会认土、评土、用土、改土的方法、措施和科学施肥的原理,为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山东农业大学)
《土壤与肥料学》为植物生产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土壤和肥料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性质,揭示土壤、植物和肥料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能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学会认土、评土、用土、改土的方法、措施和科学施肥的原理,为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山东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