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0.1什么是作物育种学
0.2作物育种发展简史
0.3作物育种学的内容和性质
0.4作物品种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0.5作物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1.1.1花器构造与植物性别
1.1.2开花习性
1.1.3两种特殊的繁殖方式
1.2无性繁殖
1.3繁殖方式与作物群体遗传结构
2.1高产
2.2稳产
2.3广适和优质
3.1.1种质资源的概念
3.1.2种质资源的作用
3.1.3种质资源的类别及其特点
3.2栽培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
3.3.1种质资源的搜集
3.3.2种质资源的保存
3.3.3种质资源的评价
3.3.4种质资源的利用
4.1性状鉴定的内容和方法
4.2性状选择的基本方法
5.1.1引种的意义
5.1.2引种的基本原理
5.1.3引种规律及引种程序
5.2.1选择的基本原理
5.2.2选择育种程序
6.1.1杂交育种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6.1.2杂交亲本的选配
6.2.1杂交技术
6.2.2杂交方式
6.3.1系谱法的概念
6.3.2系谱法的过程
6.3.3混合法
6.3.4衍生系统法
6.3.5单籽传法
6.4杂交育种的流程和加速杂交育种进程的方法
7.1回交及回交育种的概念
7.2回交育种的作用
7.3.1前景选择和背景选择
7.3.2显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前景选择
7.3.3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前景选择
7.3.4共显性胚乳性状的回交转育
7.3.5隐性基因控制的胚乳性状的前景选择-1 糯玉米
7.3.6隐性基因控制的胚乳性状的前景选择-2 甜玉米
7.3.7雄性不育性状的回交转育
7.3.8数量性状的回交转育
7.3.9分子标记辅助前景选择和背景选择
8.1诱变育种的分类和特点
8.2几个名词
8.3.1诱变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8.3.2诱变后代的处理
9.1.1远缘杂交的概念和特点
9.1.2远缘杂交的意义和作用
9.2.1远缘杂交障碍
9.2.2克服远缘杂交障碍的方法
9.3.1远缘杂交后代性状分离的三个特点
9.3.2远缘杂交育种中杂交后代选择
9.4利用远缘杂交创制远缘新种质
10.1.1倍性育种的几个概念
10.1.2植物多倍体与植物进化
10.1.3多倍体的诱导与育种
10.2.1单倍体的起源及类型,单倍体育种特点
10.2.2单倍体育种方法
11.1杂种优势利用简史与现状
11.2杂种优势表现特性与度量
11.3 杂种优势形成的机理
11.4.1杂交优势利用必备条件
11.4.2自交系(或亲本系)的选育
11.4.3自交系(或亲本系)的改良
11.4.4配合力的测定
11.4.5杂交种亲本的选配原则
11.4.6杂交种的类别及特点
11.5.1人工去雄、化学杀雄、自交不亲和性
11.5.2生产杂交种
11.5.3利用标记性状制种
12.1.1作物转基因育种
12.1.2作物转基因育种程序
12.1.3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
12.2.1分子标记概述
12.2.2分子标记原理
12.2.3重要农艺性状基因连锁标记的筛选技术
12.2.4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12.2.5作物MAS育种方法
12.3.1分子设计育种的提出及意义
12.3.2分子设计育种必备条件
12.3.3分子设计育种理论基础及实施方法
13.1群体改良的概念和意义
13.2.1Hardy-Weinberg定律
13.2.2选择影响群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13.3.1群体改良的轮回选择模式及作用
13.3.2轮回选择方法
13.3.3群体间轮回选择
14.1无性繁殖与无性系变异
14.2无性繁殖作物育种方法
15.1作物与有害生物的关系
15.2作物抵御病虫害的防卫机制
15.3作物防卫机制和病原物的特异性
15.4寄主抗性的类型
15.5抗病虫育种的策略
15.6抗病虫育种中的鉴定筛选技术
16.1非生物逆境的种类及作物抗逆育种的特点
16.2作物抗旱育种
16.3作物耐盐育种
16.4作物耐热育种
16.5作物抗寒育种
16.6抗逆育种方法
17.1.1作物品质的概念及分类
17.1.2作物品质性状的遗传特点
17.2作物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
17.3.1作物品质育种目标和方法
17.3.2作物品质育种方法
17.3.3品质性状选择鉴定方法
18.1作物品种审定
18.2原种生产
18.3总结





















































































































课程详情
本课程设计以学习者为本,以培养学习者想象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为目的,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使学习者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作物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并致力于运用所学知识为国家民族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课程设计以学习者为本,以培养学习者想象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为目的,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使学习者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作物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并致力于运用所学知识为国家民族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课程设计以学习者为本,以培养学习者想象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为目的,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使学习者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作物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并致力于运用所学知识为国家民族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下一篇:茶叶品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