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1.1 课程介绍
1.2 研究对象
1.3 基本概念
1.4 内容、目标和常用方法
1.5 发展历程、成就与展望
2.1.1 染色体核型和带型
2.1.2 染色体结构变异
2.1.3 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2.2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2.3 连锁遗传分析
2.4 数量遗传分析
2.5 群体与进化遗传分析
3.1.1 选择与选择育种
3.1.2 选择的作用
3.1.3 影响选择的因素
3.1.4 选择育种的原则
3.2 选择差数、选择强度、选择压力、选择反应与遗传参数估计
3.3 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后裔鉴定与综合选择
3.4.1 育种实例(一)
3.4.2 育种实例(二)
3.5.1 我国牡蛎养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5.2 长牡蛎的新品种培育——“海大1号”
3.5.3 长牡蛎的新品种培育——“海大2号”(一)
3.5.4 长牡蛎的新品种培育——“海大2号”(二)
4.1.1 杂交育种原理
4.1.2 杂交育种方法
4.2 杂交育种步骤
4.3 经济杂交和远缘杂交
4.4 杂交育种应用实例
5.1.1 多倍体育种概述
5.1.2 介绍水产三倍体应用
5.2.1 三倍体诱导方法与途径
5.2.2 四倍体诱导途径
5.3 染色体分析法
5.4 存活率、育性与繁殖力及生长
5.5 多倍体育种的应用
6.1 性别控制与单性生殖简介
6.2.1 雌核发育
6.2.2 雄核发育
6.3.1 性别控制的意义
6.3.2 性控在水产育种中的应用
7.1 转基因与生物安全性概述
7.2.1 外源基因的构建
7.2.2 有效导入
7.3 外源基因整合、表达与遗传
7.4 转基因水产动物的安全性
8.1 分子育种概述
8.2.1 分子标记(一):RFLP、RAPD及AFLP
8.2.2 分子标记(二):SSR及SNP
8.2.3 分子标记的应用
8.3.1 性状的基因定位
8.3.2 遗传作图
8.3.3 遗传作图的方法与步骤
8.3.4 性状的QTL定位
8.3.5 QTL定位的方法
8.3.6 QTL定位应用及问题
8.3.7 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8.4.1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概述
8.4.2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本策略
8.4.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
8.4.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应用
8.4.5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影响因素
8.5.1 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概述
8.5.2 全基因组选择的影响因素
8.5.3 全基因组选择的优势及应用
8.6.1 分子设计育种
8.6.2 未来育种技术的发展
9.1 引种的意义和条件
9.2 引种的实施
9.3 引种与生态环境
9.4 水产动物驯化
9.5 品种提纯和复壮
10.1 种质资源保护基本概念
10.2 种质资源保护研究概况
10.3 如何保护











































































课程详情
本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主要讲解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主要讲解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主要讲解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下一篇:室内花草栽培技术与装饰布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