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1.1 生态学概念
1.2 农业生态学及其发展
1.3 全球及中国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1.4 农业生态学的内容与任务
2.1.1 种群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应用
2.1.2 种群的遗传变异特征与生态对策
2.1.3 种群的数量特征
2.1.4 种群数量的短期和长周期内消长规律
2.1.5 种间关系及应用
2.2.1 群落的概念与内涵
2.2.2 群落的物种结构特征
2.2.3 群落的水平和垂直结构特征
2.2.4 环境梯度与群落分布的地带性
2.2.5 群落的时间结构与生态交错区
2.2.6 群落的营养结构特征
2.2.7 演替的概念与分类
2.2.8 群落演替的规律及应用
2.2.9 生态位原理及应用
2.3 生物的生态适应性
3.1 生态系统中主要生态因子概述
3.2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3.3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征
4.1.1 物质循环概述
4.1.2 与物质循环相关的生态学术语
4.2.1 碳循环
4.2.2 人类活动对碳流动与循环的干扰
4.2.3 温室效应与农业固碳减排
4.2.4 水循环
4.2.5 氮循环与农田氮的平衡
4.2.6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与对策
4.2.7 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征与有机肥的利用
4.2.8 水体富营养化与生物浓缩现象
4.2.9 农业面源污染及控制
5.1 能量流动的基本概念与规律
5.2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生产
5.3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辅助能
5.4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及应用
6.1 生态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6.2 循环农业的基本概念与技术原理
6.3 中国循环农业的基本模式








































课程详情
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与任务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内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合理调控的途径与技术,有效地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中国农业大学)
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与任务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内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合理调控的途径与技术,有效地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中国农业大学)
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与任务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内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合理调控的途径与技术,有效地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中国农业大学)
上一篇:电碳耦合研究及应用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