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1.1 绪论
1.2 骨的概述
1.3 椎骨
1.4 胸骨与肋骨
1.5 颅骨
1.6 颅骨整体观
1.7 上肢骨
1.8 下肢骨
2.1 骨的直接连结
2.2 骨的间接连结
2.3 关节的分类及运动
2.4 脊柱
2.5 胸廓
2.6 头部骨连结
2.7 上肢带骨连结
2.8 肩关节
2.9 肘关节
2.10 手关节
2.11 骨盆
2.12 髋关节
2.13 膝关节
2.14 足关节
3.1 肌肉总论
3.2 肌的辅助装置
3.3 头部肌肉
3.4 颈部肌肉
3.5 背部肌肉
3.6 胸部肌肉
3.7 膈肌
3.8 腹部肌肉
3.9 腹股沟管与腹股沟三角
3.10 上肢带肌
3.11 臂肌
3.12 前臂肌
3.13 手肌
3.14 髋肌
3.15 大腿肌
3.16 小腿肌
4.1 内脏总论
4.2 消化系统总论口腔一
4.3 口腔二
4.4 咽、食管
4.5 胃、小肠
4.6 大肠—盲肠、阑尾
4.7 结肠、直肠、肛管
4.8 肝脏
4.9 肝外胆道、胰腺
4.10 呼吸系统总论、鼻
4.11 喉
4.12 气管、肺
5.1 肾
5.2 输尿管
5.3 膀胱和尿道
5.4 男性生殖腺—睾丸
5.5 附属腺—男性
5.6 生殖管道—男性
5.7 女性生殖腺—卵巢
5.8 生殖管道—女性
5.9 腹膜概述
5.10 腹膜形成的结构—网膜
5.11 腹膜形成的结构—系膜、韧带等
6.1 心血管系统概论
6.2 心脏的外形及心腔
6.3 心的构造及间隔
6.4 心的传导系
6.5 心的血管和心包
6.6 动脉概述
6.7 胸腔内的动脉
6.8 颈总动脉
6.9 锁骨下动脉
6.10 腹腔内动脉
6.11 髂总动脉
6.12 静脉的特点及组成
6.13 上腔静脉系
6.14 下腔静脉系
6.15 淋巴系统
7.1 眼球壁
7.2 眼球内容物
7.3 眼副器
7.4 外耳
7.5 中耳
7.6 内耳
8.1 神经系统总论(1)
8.2 神经系统总论(2)
8.3 神经系统总论(3)
8.4 脊髓位置和外形
8.5 脊髓:灰质
8.6 脊髓上行纤维束
8.7 脊髓下行纤维束
8.8 脊髓功能
9.1 脑干腹侧面
9.2 脑干背侧面
9.3 脑干内部结构概述
9.4 脑神经运动核
9.5 脑神经感觉核
9.6 非脑神经核
9.7 脑干上行纤维束
9.8 脑干下行纤维束
9.9 脑干网状结构
9.10 小脑外形
9.11 小脑皮质及小脑核
9.12 小脑纤维联系及机能分区
9.13 间脑外形及分部
9.14 背侧丘脑
9.15 后、上丘脑及底丘脑
9.16 下丘脑
10.1 端脑外形及分叶
10.2 侧脑室及基底核
10.3 大脑皮质
10.4 语言中枢
10.5 大脑半球的髓质
10.6 边缘系统
10.7 脑和脊髓的被膜
10.8 脑和脊髓的血管
10.9 躯体本体感觉传导路
10.10 浅感觉传导路
10.11 视觉传导路
10.12 听觉及平衡觉传导路
10.13 皮质脊髓束
10.14 皮质核束
11.1 脑神经概论
11.2 脑神经(I,II,III,IV,VI)
11.3 脑神经(V)
11.4 脑神经(VII)
11.5 脑神经(VIII,IX)
11.6 脑神经(X)
11.7 脑神经(XI,XII)
11.8 内脏神经系统概述
11.9 交感神经
11.10 副交感神经
11.11 内脏感觉神经及牵涉痛
11.12 脊神经概述
11.13 颈丛
11.14 臂丛
11.15 胸神经前支
11.16 腰丛
11.17 骶丛









































































































































课程详情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将掌握人体各系统的解剖结构,为局部解剖学、尸体解剖、医学影像学、外科学、神经内科学等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医科大学)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将掌握人体各系统的解剖结构,为局部解剖学、尸体解剖、医学影像学、外科学、神经内科学等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医科大学)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将掌握人体各系统的解剖结构,为局部解剖学、尸体解剖、医学影像学、外科学、神经内科学等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