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课(haotk.com),助力个人能力素养提升更简单!
首页 > 在线课程 > 教育心理 >  抑郁症的心理辅导
收藏
课程目录
1.0 课程介绍 1.1 为什么要上这门课?如何学习? 1.2 理解抑郁症 1.3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抑郁症? 1.4 为什么抑郁会没有活力? 2.1 认知偏差与改善 2.2 如何管理负性思维 2.3 情绪与感受的“隔离”与改善 2.4 行为拖延及改善 2.5 失眠及改善 2.6 抑郁的理论模型及框架 3.1 抑郁的过度压力模型 3.2 克服无助与无望 3.3 从悲观到乐观 3.4 创伤下的抑郁 3.5 接纳与放下 3.6 压力的机制及缓解焦虑 3.7 提升能力:拿得起 3.8 体育运动 4.1 调整心态与情绪:放得下(上) 4.2 调整心态与情绪:放得下(下) 4.3 管理情绪的方法:调整认知 4.4 完美主义导致抑郁 4.5 产后抑郁 4.6 创伤后成长 5.1 抑郁的快乐与意义模型 5.2 寻找快乐 5.3 榜样的力量: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5.4 “寻找”人生的意义 5.5 应对中年危机:工作倦怠与抑郁 5.6 老年人的抑郁及改善 5.7 学习的榜样:袁隆平 6.1 抑郁的自我和他人模型 6.2 改善人际关系 6.3 减少自我关注 6.4 超越自我中心 6.5 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相融合 6.6 良知与亲社会行为 6.7 无私奉献的榜样:邓稼先 7.1 抑郁的内卷模型 7.2 应对内卷、克服抑郁 7.3 青少年抑郁 7.4 转变教育理念 7.5 转变教养方式 7.6 改善亲子关系 7.7 亲子沟通 8.1 通情达理、陪伴支持 8.2 自杀危机干预 9.1 拿得起、放得下 9.2 学习的榜样——时代楷模张桂梅
课程详情
本课程通过讲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症状表现、诊断方法、预防与治疗的心理辅导方法,引导大众关注精神和心理健康,帮助大众理解抑郁症防治的心理学方法,有效促进对抑郁症的防治。
本课程通过讲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症状表现、诊断方法、预防与治疗的心理辅导方法,引导大众关注精神和心理健康,帮助大众理解抑郁症防治的心理学方法,有效促进对抑郁症的防治。
27050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