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课(haotk.com),助力个人能力素养提升更简单!
首页 > 在线课程 > 教育心理 >  人格理论与个人成长
收藏
课程目录
0.1 绪论(上) 0.2 绪论(下) 1.1.1 弗洛伊德生平(上) 1.1.2 弗洛伊德生平(下) 1.2 本能:人格的驱动力 1.3 人格的层次与结构 1.4 焦虑:对自我的威胁 1.5 防御机制 1.6 人格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 1.7 弗洛伊德的人格评价理论 2.1 荣格的生平 2.2 心理能量 2.3.1 人格体系(上) 2.3.2 人格体系(中) 2.3.3 人格体系(下) 2.4 人格的发展 2.5 荣格的人格评价理论 3.1 阿德勒的生平 3.2 自卑感、追求卓越/完美 3.3 生活风格、社会兴趣、阿德勒的人格评价理论 4.1 凯伦·霍妮:神经症需要和倾向 4.2 童年期的安全需要、基本罪恶与基本敌意、基本焦虑、神经症需要与倾向、神经症需要与神经症行为、理想的自我意象 4.3 女性心理学、关于俄狄浦斯情结、霍妮的人格评价理论、心理治疗、自我分析 5.1 埃里克·埃里克森:认同理论 5.2 人格的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 5.3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和基本优势 6.1 威廉·詹姆斯的生平 6.2 自我 6.3 意识、智力与理性情感 6.4 习惯、意志、情绪、威廉·詹姆斯的学术影响 7.1 亚伯拉罕·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7.2 人格发展:需要层次 7.3 对自我实现者的研究 8.1 罗杰斯的生平 8.2 自我和实现倾向、经验性世界、童年期自我的发展 8.3 罗杰斯的人格评价理论、机能完善者的特质、对罗杰斯理论的反思(上) 8.4 罗杰斯的人格评价理论、机能完善者的特质、对罗杰斯理论的反思(下) 9.1 乔治·凯利:个人构念理论 9.2 预期生活事件的方式(上) 9.3 预期生活事件的方式(下) 10.1 斯金纳:强化理论 10.2 强化:行为的基础 10.3 强化模式 10.4 连续接近法、行为的自我控制 10.5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应用 10.6 斯金纳的人格评价理论、对斯金纳理论的反思 11.1 阿尔伯特·班杜拉:榜样作用 11.2 榜样作用:观察学习的基础、观察学习的过程 11.3 自我强化和自我效能感、行为矫正、对班杜拉理论的反思(上) 11.4 自我强化和自我效能感、行为矫正、对班杜拉理论的反思(下) 12.1.1 瑜伽与印度教 12.1.2 瑜伽的主要概念 12.2.1 瑜伽流派(上) 12.2.2 瑜伽流派(下) 12.3 心理发展阶段、自我实现、个人成长的阻碍、理论反思 13.1 苏非和伊斯兰传统 13.2 苏非的基本原则、实践基础、主要实践、自我类型 13.3 重要的心理发展、个人的成长阻碍 14.1 东方智慧传统中的心理学、禅与佛教、佛陀 14.2 佛教主要思想(上) 14.3 佛教主要思想(下) 14.4 禅 14.5 心理发展:十牛图 15 课程回顾与总结
课程详情
本课程可以帮助学习者从多个角度了解自身,认识人格发展的阶段性,识别影响人格发展的多种因素,体验促进个人心理成长的各种心理学方法。
本课程可以帮助学习者从多个角度了解自身,认识人格发展的阶段性,识别影响人格发展的多种因素,体验促进个人心理成长的各种心理学方法。
27050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