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1.1 绪论
1.2 发热
1.3 皮肤黏膜出血
1.4 水肿
1.5 咯血
1.6 咳嗽与咳痰
1.7 胸痛
2.1 腹痛
2.2 呕血
2.3 便血
2.4 黄疸
2.5 意识障碍
2.6 病史采集的原则和技巧
2.7 病史结构
3.1 体格检查
3.2 生命体征及发育
3.3 体型、体位、步态
3.4 皮肤检查
3.5 淋巴结检查
3.6 头颈部检查
4.1 胸部的体表标志
4.2 肺部的望诊和触诊
4.3 肺部的叩诊
4.4 肺部的听诊(一)
4.5 肺部的听诊(二)
5.1 心脏检查
5.2 触诊和叩诊
5.3 听诊
5.4 额外心音
6.1 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6.2 腹部视诊
6.3 腹部听诊
6.4 腹部叩诊
6.5 腹部触诊
6.6 生殖器、肛门和直肠检查
7.1 脊柱检查
7.2 四肢与关节检查
7.3 浅反射
7.4 深反射
7.5 病理反射
8.1 血常规
8.2 红细胞参数
8.3 网织红细胞
8.4 白细胞形态在临床上的意义
8.5 血沉
8.6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判断
9.1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基础知识
9.2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步骤与报告分析
9.3 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9.4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10.1 出血与血栓的发生机制
10.2 一期止血缺陷的实验室检查
10.3 二期止血缺陷的实验室检查
10.4 实验室检查项目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11.1 尿液检查概论
11.2 尿液一般性状检查
11.3 尿液化学检查(一)
11.4 尿液化学检查(二)
11.5 尿沉渣镜检
11.6 炎性粪便
11.7 便中带血及其他异常
12.1 肾小球功能检查
12.2 近端肾小管功能检查
12.3 远端肾单位功能检查
12.4 肾功能检查项目的选择
12.5 蛋白质检测
12.6 胆红素检测
12.7 相关酶学检测
13.1 心电图基础知识(一)
13.2 心电图基础知识(二)
13.3 心肌缺血、损伤与坏死
13.4 心律失常(一)
13.5 心律失常(二)
14.1 住院病历书写(一)
14.2 住院病历书写(二)
14.3 临床诊断思维












































































课程详情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内容包括检体诊断学和实验诊断学两部分。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诊断疾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疾病诊断能力。(山东大学)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内容包括检体诊断学和实验诊断学两部分。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诊断疾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疾病诊断能力。(山东大学)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内容包括检体诊断学和实验诊断学两部分。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诊断疾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疾病诊断能力。(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