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0.1 课程导入
0.2 药用植物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0.3 药用植物学的简史
1.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2 植物细胞壁
1.3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2.1.1 分生组织
2.1.2 基本组织
2.1.3 保护组织
2.1.4 分泌组织
2.1.5 机械组织
2.1.6 输导组织
2.2 维管束及其类型
3.1 正常根的形态
3.2 变态根的类型
3.3.1 根尖的结构
3.3.2 双子叶植物的初生结构
3.3.3 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
3.3.4 侧根的形成
3.3.5 根的次生结构
3.3.6 根的异常结构
4.1 正常茎的形态(茎的类型、茎的分枝)
4.2 变态茎的类型
4.3 茎的显微结构(茎尖的构造)
4.4 茎的显微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4.5 茎的显微结构(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
4.6 茎的显微结构(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
4.7 茎的显微结构(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次生构造)
4.8 茎的显微结构(双子叶植物根状茎的显微构造)
4.9 茎的显微结构(茎的异常构造)
5.1.1 正常叶的形态学
5.1.2 叶的变态
5.2 叶的显微结构
6.1 花的组成与形态(一)
6.2 花的组成与形态(二)
6.3 花的类型
6.4 花公式与花图式
6.5 花序
7.1 果实的形成和特征
7.2 果实的类型(一)
7.3 果实的类型(二)
8.1 植物分类概述
8.2 植物分类系统
8.3 植物学名
8.4 植物分类的等级
8.5 植物界的分门别类,植物分类检索表
9.1 藻类植物的概述
9.2 藻类植物的分类
10.1 菌类植物概述
10.2 真菌门的分类
11.1 地衣植物门
12.1 苔藓植物的概述
12.2苔藓植物的分类
13.1 蕨类植物概述
13.2 蕨类植物分类
14.1 裸子植物概述
14.2.1 苏铁科
14.2.2 银杏科
14.2.3 松科、柏科
14.2.4 麻黄科
15.1 被子植物的概述和分类
15.2.1 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科:蓼科)
15.2.2 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毛茛科、木兰科)
15.2.3 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科:罂粟科、十字花科)
15.2.4 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蔷薇科)
15.2.5 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豆科、大戟科)
15.2.6 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五加科、伞形科)
15.2.7 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夹竹桃科、唇形科)
15.2.8 双子叶植物纲(后生花被亚纲:茄科、忍冬科、桔梗科)
15.2.9 双子叶植物纲(后生花被亚纲:菊科)
15.2.10 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天南星科)
15.2.11 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科、姜科)
15.2.12 单子叶植物纲(兰科)









































































课程详情
药用植物学主要包括形态学、解剖学、系统分类学三大部分,主要讲解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特征,植物分类的基本理论,植物类群(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类、被子植物类)的系统分类及各类群特征。
药用植物学主要包括形态学、解剖学、系统分类学三大部分,主要讲解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特征,植物分类的基本理论,植物类群(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类、被子植物类)的系统分类及各类群特征。
药用植物学主要包括形态学、解剖学、系统分类学三大部分,主要讲解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特征,植物分类的基本理论,植物类群(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类、被子植物类)的系统分类及各类群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