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1. 绪论
2.1 健康、亚健康与疾病
2.2 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
2.3 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2.4 脑死亡
2.5 疾病模型
3.1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导学
3.2 高渗性脱水
3.3 低渗性脱水
3.4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与水肿
3.5 钠水潴留与水肿
3.6 高钾血症
3.7 低钾血症
4.1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导学
4.2 酸碱平衡的调节
4.3 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
4.4 分析酸碱失衡病例的基本思路
4.5 代谢性酸中毒(1)
4.6 代谢性酸中毒(2)
4.7 呼吸性酸中毒
4.8 代谢性碱中毒
4.9 呼吸性碱中毒
4.10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5.1 缺氧-导学
5.2 乏氧性缺氧
5.3 血液性缺氧
5.4 循环性缺氧
5.5 组织性缺氧
6.1 发热-导学
6.2 发热激活物
6.3 内生致热原
6.4 热限
6.5 发热的时相
6.6 发热是人类的朋友还是敌人?
7.1 应激-导学
7.2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7.3 急性期反应
7.4 热休克反应
7.5 应激性溃疡
7.6 PTSD
8.1 缺血-再灌注损伤-导学
8.2 活性氧的作用
8.3 钙超载
8.4 白细胞的作用
8.5 缺血预适应和缺血后适应
9.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一导学
9.2 DIC的发病机制
9.3 DIC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9.4 DIC的诊断原则
10.1 休克-导学
10.2 微循环缺血期的病理生理
10.3 微循环淤血期的病理生理
10.4 微循环衰竭期的病理生理
10.5 失血性休克
10.6 感染性休克
10.7 过敏性休克
10.8 心源性休克
11.1 心功能不全-导学
11.2 神经-体液机制在心功能不全中的作用
11.3 心室重塑
11.4 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一)
11.5 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二)
11.6 低排血量综合征
11.7 静脉淤血综合征
12.1 呼吸功能不全-导学
12.2 限制性通气不足
12.3 阻塞性通气不足
12.4 弥散障碍
12.5 通气-血流比值失调
12.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2.7 肺性脑病
12.8 ARDS
13.1 肝功能不全-导学
13.2 肝功能不全的功能代谢变化
13.3 肝纤维化
13.4 肝性脑病
13.5 氨中毒学说
13.6 γ-氨基丁酸学说
13.7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氨基酸失衡学说
13.8 肝肾综合征
14.1 肾功能不全-导学
14.2 急性肾衰竭的病因与分类
14.3 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14.4 急性肾衰竭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14.5 慢性肾衰竭
14.6 肾性骨营养不良
14.7 尿毒症























































































课程详情
感冒时为什么会发热?感染为什么能引起休克?肝硬化为什么会引起精神错乱和昏迷?永不停息的心脏怎么会有衰竭的一刻?请与我们一起走进病理生理学的课堂。(中南大学)
感冒时为什么会发热?感染为什么能引起休克?肝硬化为什么会引起精神错乱和昏迷?永不停息的心脏怎么会有衰竭的一刻?请与我们一起走进病理生理学的课堂。(中南大学)
感冒时为什么会发热?感染为什么能引起休克?肝硬化为什么会引起精神错乱和昏迷?永不停息的心脏怎么会有衰竭的一刻?请与我们一起走进病理生理学的课堂。(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