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1 中药学课程介绍
2 绪论——中药及中药学
3 药性理论——四气
4 药性理论——五味
5 药性理论——毒性
6 中药的配伍
7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8.1 解表药——麻黄
8.2 解表药——桂枝
8.3 解表药——羌活、白芷、细辛
8.4 解表药——发散风热药(薄荷)
8.5 解表药——发散风热药(桑叶、菊花)
8.6 解表药——发散风热药(柴胡、升麻、葛根)
9.1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石膏)
9.2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栀子)
9.3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决明子)
9.4 清热药——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
9.5 清热药——清热解毒药(银花、连翘)
9.6 清热药——清热解毒药(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9.7 清热药——清热解毒药(蒲公英)
9.8 清热药——清热解毒药(鱼腥草)
9.9 清热药——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
9.10 清热药——清虚热药(青蒿)
10.1 泻下药——攻下药(大黄)
10.2 泻下药——攻下药(大黄、芒硝泻下作用讨论)
11.1 祛风湿药——祛风寒湿药(独活)
11.2 祛风湿药——祛风湿热药(秦艽、防己、桑枝)
11.3 祛风湿药——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
12 化湿药(广藿香、佩兰)
13.1 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药(茯苓)
13.2 利水渗湿药——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
14.1 温里药(附子、干姜)
14.2 温里药(肉桂)
15.1 理气药(陈皮、青皮)
15.2 理气药(木香、香附)
16 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
17 石决明
18.1 止血药——凉血止血药(小蓟、大蓟)
18.2 止血药——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
18.3 止血药——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
18.4 止血药——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
19.1 活血化瘀药——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
19.2 活血化瘀药——活血调经药(丹参)
19.3 活血化瘀药——活血调经药(红花、桃仁)
20.1 化痰止咳平喘药——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
20.2 化痰止咳平喘药——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浙贝母)
20.3 化痰止咳平喘药——清化热痰药(瓜蒌)
20.4 化痰止咳平喘药——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紫苏子)
21 朱砂
22 酸枣仁、柏子仁
23.1 平肝息风药——平抑肝阳药(牡蛎)
23.2 平肝息风药——息风止痉药(牛黄)
23.3 平肝息风药——息风止痉药(钩藤、天麻)
24.1 补虚药——补气药(人参)
24.2 补虚药——补气药(西洋参、党参、太子参)
24.3 补虚药——补气药(黄芪)
24.4 补虚药——补阳药(鹿茸)
24.5 补虚药——补阳药(淫羊藿、巴戟天、仙茅)
24.6 补虚药——补阳药(蛤蚧、核桃仁、冬虫夏草)
24.7 补虚药——补血药(当归)
24.8 补虚药——补血药(熟地黄)
24.9 补虚药——补血药(阿胶)
24.10 补虚药——补阴药(北沙参、南沙参)
24.11 补虚药——补阴药(百合、麦冬、天冬)
25.1 收涩药——敛肺止咳药(五味子、乌梅)
25.2 收涩药——固精缩尿止带药(莲子、芡实)


































































课程详情
《中药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临床用药为核心,研究中药的来源、产地、采集、炮制、药性等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的一门课程。
《中药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临床用药为核心,研究中药的来源、产地、采集、炮制、药性等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的一门课程。
《中药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临床用药为核心,研究中药的来源、产地、采集、炮制、药性等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的一门课程。
上一篇:医学生物化学
下一篇:eye我所爱——呵护你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