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1.1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1.2.1 中药品种的考证与整理
1.2.2 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
1.2.3 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1.2.4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2.1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3.1.1 道地药材的定义
3.1.2 道地药材的特点及形成机制
3.2.1 中药适宜采收期确定的一般原则
3.2.2 中药采收的一般规律
3.3.1 产地加工的意义
3.3.2 产地加工的方法
3.4.1 中药的贮藏
3.4.2 中药贮藏保管和变质防治
4.1 中药的鉴定依据和程序
4.2 来源鉴定
4.3 中药的性状鉴定
4.4 中药的显微鉴定
4.5.1 中药的理化鉴定(上)
4.5.2 中药的理化鉴定(下)
4.6 中药的生物鉴定
5.1.1 根类中药
5.1.2 根及根茎类中药
5.2 绵马贯众
5.3 大黄
5.4 何首乌
5.5 牛膝 川牛膝
5.6 川乌 附子 草乌
5.7 白芍 赤芍
5.8 黄连
5.9 防己
5.10 板蓝根
5.11 甘草
5.12 黄芪
5.13 人参
5.14 西洋参
5.15 三七
5.16 川芎
5.17 防风
5.18 柴胡
5.19 白芷
5.20 前胡
5.21 丹参
5.22 黄芩
5.23 地黄
5.24 半夏
5.25 天南星
5.26 山药
5.27 川贝母
5.28 麦冬
5.29 天麻
6.1 茎木类中药鉴别特征
6.2 鸡血藤 大血藤
6.3 沉香
7.1 皮类中药概述
7.2 皮类中药鉴别特征
7.3 桑白皮
7.4 黄柏
7.5 关黄柏
7.6 厚朴
7.7 杜仲
7.8 牡丹皮
7.9 肉桂
8.1 叶类中药鉴别特征
8.2 大青叶 艾叶
8.3 番泻叶
9.1 花类中药鉴别特征
9.2 辛夷
9.3 丁香
9.4 金银花
9.5 红花
9.6 槐花
9.7 西红花
10.1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鉴别
10.2 五味子
10.3 苦杏仁
10.4 陈皮、巴豆
10.5 砂仁
11.1 全草类中药概述
11.2 麻黄
11.3 槲寄生
11.4 薄荷
11.5 肉苁蓉
11.6 青蒿
12.1 藻菌地衣概述
12.2 冬虫夏草
12.3 灵芝
12.4 茯苓
13.1 树脂类中药鉴别特征
13.2 血竭
14.1 其他类中药概述
14.2 青黛
14.3 冰片
14.4 五倍子
15.1 动物类中药的应用与研究
15.2 动物类中药的分类与鉴定
16.1 全蝎
16.2 桑螵蛸
16.3 海马
16.4 金钱白花蛇
16.5 蕲蛇
16.6 珍珠
16.7 麝香
16.8 牛黄
16.9 羚羊角
17.1 矿物类中药概述
17.2 雄黄
17.3 朱砂
17.4 石膏
17.5 自然铜














































































































课程详情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药鉴定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中药的产地采收加工与储藏、中医沿用的常用中药等。(河南中医药大学)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药鉴定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中药的产地采收加工与储藏、中医沿用的常用中药等。(河南中医药大学)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药鉴定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中药的产地采收加工与储藏、中医沿用的常用中药等。(河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