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1.1 唐诗繁荣的表现
1.2 唐诗繁荣的原因
1.3 唐诗的分期划分(上)
1.4 唐诗的分期划分(下)
1.5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
1.6 宋词的起源
1.7 宋词的城市化
1.8 宋词的江南化
1.9 宋词的女性化
2.1 爱情——文学永恒的母题
2.2 白居易的爱情往事
2.3 爱情的四种境界(上)
2.4 爱情的四种境界(下)
2.5 鱼玄机和李冶的爱情观
2.6 孤独寂寞的空闺生活
2.7 古代男子眼中的女子
2.8 好男人的代表:姜夔
2.9 好男人的代表:陆游
2.10 夫妻恋情
2.11 青楼春梦(上)
2.12 青楼春梦(中)
2.13 青楼春梦(下)
2.14 遇人不淑之李清照讼夫案
3.1 科举制度的起源
3.2 科举的应试条件
3.3 行卷与温卷
3.4 省第诗、及第诗
3.5 文人入幕的原因
3.6 文人入幕的心理特征
3.7 文人入幕与盛唐边塞诗
3.8 非入幕文人的边塞诗
3.9 仕途畅通的代表:晏殊
3.10 人生得意之知赏(上)
3.11 人生得意之知赏(下)
3.12 人生得意之知音
4.1 宫女失恩
4.2 举子落第
4.3 落第的原因
4.4 落第后的归宿
4.5 文人遭贬
4.6 永贞革新
4.7 刘、柳与南方文学
4.8 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之间的关系
4.9 身心患病之身病
4.10 身心患病之心病
4.11 疾病对诗歌的影响
4.12 人生不称意的代表——李商隐
4.13 李商隐诗歌的人性表达
5.1 古地废墟之于诗人
5.2 都城怀古之金陵
5.3 都城怀古
5.4 怀故居之骊山
5.5 与历史事件和人物相关的古迹
5.6 念昔日帝王
5.7 念嫔妃、名姬之王昭君
5.8 念历代文人贤士
5.9 念历代圣贤、英雄人物
5.10 忆李、杨往事
5.11 李煜忆故国兴亡
6.1 贪欢之文人贪恋围棋
6.2 宋代文人之围棋轶事
6.3 围棋轶事之欧阳修
6.4 围棋轶事之苏轼
6.5 南宋皇帝与文人的围棋轶事
6.6 围棋赌诗
6.7 帝王享贪欢之弊端
6.8 寡欢之文人的隐逸情结
6.9 隐逸的类型
6.10 不同社会阅历下的隐士分类
6.11 隐逸的原因
6.12 文人隐逸倾向的三个支持条件
6.13 隐逸文化的影响
6.14 衣锦还乡的情怀
6.15 既可爱又可敬的苏轼(上)
6.16 既可爱又可敬的苏轼(中)
6.17 既可爱又可敬的苏轼(下)
7.1 儒家生死观
7.2 道家、佛家生死观
7.3 诗人之死(上)
7.4 诗人之死(下)
7.5 英年早逝之王勃(上)
7.6 英年早逝之王勃(下)
7.7 为国家、民族英勇就义
7.8 死亡的文学主题
7.9 “死亡意识”的集中体现——边塞诗
8.1 唐诗宋词里的人生感悟
8.2 人生如梦、人生如寄(上)
8.3 人生如梦、人生如寄(下)
8.4 人生如萍、人生如舟(上)
8.5 人生如萍、人生如舟(下)
8.6 及时行乐
8.7 适时怡情的人生态度(上)
8.8 适时怡情的人生态度(下)
8.9 人生到处知何似






























































































课程详情
本课程秉承知人论世的文学评论原则,以诗论人,以人论诗,由史言诗,借诗读史,把历史的情怀与个人的际遇融会在诗词之中,讲述特定历史情境下的诗人,阐释独特诗人怀抱中的历史,唤醒人们心中的诗意,激活诗词中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本课程秉承知人论世的文学评论原则,以诗论人,以人论诗,由史言诗,借诗读史,把历史的情怀与个人的际遇融会在诗词之中,讲述特定历史情境下的诗人,阐释独特诗人怀抱中的历史,唤醒人们心中的诗意,激活诗词中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本课程秉承知人论世的文学评论原则,以诗论人,以人论诗,由史言诗,借诗读史,把历史的情怀与个人的际遇融会在诗词之中,讲述特定历史情境下的诗人,阐释独特诗人怀抱中的历史,唤醒人们心中的诗意,激活诗词中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上一篇:西方现代化视野下的英美文学
下一篇:新闻伦理与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