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课程目录
1.1 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和课程目标
1.2 媒介素养的概念、源起和发展
1.3 媒介素养的三大基石
1.4 媒介素养的刻度表
1.5 媒介素养的基本内容
1.6 课程基本内容
1.7 课程大纲和参考书目
2.1 媒介合影之书籍
2.2 媒介合影之报纸
2.3 媒介合影之杂志和期刊
2.4 媒介合影之广播
2.5 媒介合影之电视
2.6 媒介合影之电影
2.7 媒介合影之互联网
2.8 媒介合影之手机
3.1.1 媒介中的法律素养——电信网络诈骗
3.1.2 媒介中的法律素养——网络个人信息安全
3.1.3 媒介中的法律素养——网络暴力
3.2 媒介中的广告素养
3.3.1 媒介中的伦理素养之传播者角度
3.3.2 媒介中的伦理素养之接收者角度
3.4 媒介中的视觉素养
3.5.1 媒介中的文化素养之娱乐语境
3.5.2 媒介中的文化素养之消费和本土语境
3.6 媒介中的心理素养
3.7 媒介中的新闻素养
3.8 媒介中的信息素养
3.9 提升媒介素养的个人战略
4.1 传播效果
4.2 传播效果分类及阶段
4.3 大众传媒的魔弹效果
4.4.1 大众传媒的有限效果之受众的选择
4.4.2 大众传媒的有限效果之意见领袖
4.5.1 大众传媒的适度效果之使用满足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
4.5.2 大众传媒的适度效果之议程设置理论
4.6 案例:郭美美事件分析
4.7 大众传媒的强大效果
5.1 媒介信息的概念
5.2.1 假信息的产生(1)
5.2.2 假信息的产生
5.3 假信息的特点
5.4 大学生甄别真假信息的必要性
5.5 大学生甄别信息能力提升(1)
5.6 大学生甄别信息能力提升(2)
6.1 当代大学生媒介使用状况简析
6.2 搜索信息能力重要性
6.3 方法之找信息
6.4.1 互联网渠道之常规搜索引擎与专业网站
6.4.2 互联网渠道之线上学习平台
6.4.3 互联网渠道之微信微博
6.4.4 互联网渠道之手机效率APP
6.5 书籍渠道
6.6 报刊杂志渠道
6.7 电视、广播等渠道
6.8 管理信息之文档管理
6.9 管理信息之照片管理
6.10 管理信息之录音管理
6.11 管理信息之手机端管理
6.12 理信息
7.1 观点表达能力之导论
7.2 观点表达之明确目标
7.3 观点表达之知识基础和事实论据
7.4 观点表达之生动内容——网络热词
7.5 媒介语言之口语化
7.6 媒介语言之简约+自由的组合模式
7.7 媒介语言之融合性
7.8 媒介语言之亲密+情感表达
7.9 媒介语言之衍生性
7.10 媒介语言之个性化
7.11 媒介语言运用需要注意问题
7.12 文章语段、逻辑及提高方式
7.13 媒介话语权
7.14 媒介话语权之利
7.15 媒介话语权之弊端
7.16 如何应对
8.1 媒介产品生产和校园新闻概述
8.2 校园新闻报道的主题
8.3 校园新闻报道的结构要素
8.4 校园新闻报道的语言
8.5 校园新闻报道的导语
8.6 校园新闻报道的主体
8.7 校园新闻报道的结尾
8.8 校园各类报道的注意事项
9.1 大学生在媒介产品传播中的担当
9.2 大学生在媒介产品传播中的责任
9.3 大学生在媒介传播中的技能
9.4 当前大学生常用的传播媒介之微博的传播特性
9.5 当前大学生常用的传播媒介之微信的传播特性
9.6 当前大学生常用的传播媒介之不做标题党
9.7 如何运营公众号和做一个公微编辑(1)
9.8 如何运营公众号和做一个公微编辑(2)



























































































课程详情
本课程旨在引领学习者构建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辨明方向,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运用使用好媒介资源,培养兼具胸怀天下视野宽阔、自我净化玩转媒介、探索精深为我所用等素养于一体的大学生。
本课程旨在引领学习者构建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辨明方向,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运用使用好媒介资源,培养兼具胸怀天下视野宽阔、自我净化玩转媒介、探索精深为我所用等素养于一体的大学生。
本课程旨在引领学习者构建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辨明方向,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运用使用好媒介资源,培养兼具胸怀天下视野宽阔、自我净化玩转媒介、探索精深为我所用等素养于一体的大学生。
上一篇:江南古镇与水乡文化
下一篇:元宇宙的政策推动及行业发展